六日创造

六日创造

作者:Dr. David Feddes 译者:陈知纲

没有太阳,树木能在地球上存活吗?你可能会说,“当然不能了!”“没有太阳,就不可能有我们认识的地球,也就不可能有树木和其他植物了。没有阳光,植被便无法生存。”但是,你对此有把握吗?在《创世记》第一章,圣经说,上帝在创世的第三天就创造了结种子的菜蔬和树木,可直到第四天上帝才创造了日月星辰。所以,如果《创世记》正确,那听起来似乎树木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也一样存活。我们该如何看待此事呢?

或如何看待没有肚脐的人呢?我们从未见过哪个人没有肚脐,因为疤痕标志着脐带曾经附着的地方。但是,若《创世记》正确,那可能有两个人就没有肚脐:

 

亚当和夏娃。《创世记》说,在创造的第六天,上帝用尘土创造了亚当,并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亚当和夏娃都没有母亲,也没有脐带;因此,也就没有肚脐。很难想象,不是吗?

你能想象有不吃肉的老虎吗?老虎有潜猎的本能,有闪电般的反射,有锋利如刃的爪子和牙齿。老虎看似生来就是为了捕猎和杀戮的一样。我们很难想象,一只老虎只靠水果和蔬菜来生活。但是,《创世记》一章三十节说,在创世的第六天,上帝说:“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做食物。”事就这样成了。

这是否意味着,老虎、狮子、狼和其他凶猛的食肉动物都曾经是温和的素食主义者呢?

 

为什么上帝听起来很奇怪呢?

这些问题虽然怪诞却显而易见,都与《创世记》对上帝在这个世界最初六日的活动的记载有关。若《创世记》在我们听来很陌生,那并非仅仅是因为现代科学。生活在很久以前的人没有现代生物学和天文学知识,但即使不是科学家的人也能看到阳光、肚脐和食素老虎的问题。在创造故事中,即使年幼的孩子,也会受到不寻常和意想不到的事物影响。

这是否会让创世故事不那么可信呢?不然,虽然不符合我们思想的事物似乎让人难以相信;但它们实际上却恰恰表明,《创世记》是真实的。显然,这不是某个人为满足人的期望编造出来的。既然大家一直认为,地球从太阳那里获得光照;所以,人们为迎合自己的听众,就会对故事进行剪裁,就不会说在太阳或月亮出现之前,地球上就有光和植物了。既然大家一直认为,他们遇到的人都不是用尘土创造而成的成人,无一人没有肚脐;所以,人要创作一个可信的故事,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既然大家一直认为,很多动物都是肉食动物;所以,人要编故事来吸引读者的期望,就不会说所有动物都是素食主义者了。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创世记》中奇怪的事物,很明显,六日创造的叙述并不适合读者。如果这只是记录了上帝的作为呢?

我们可能会反驳说,“这等事是不可能的!”但圣经却说:“因为出于上帝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1:37)。我们的想法可能有限,但上帝的能力却毫无限量。当主耶稣面对那些不相信有死后生命的人时,他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上帝的大能”(太22:29)。据耶稣所说,我们若明白圣经,也晓得上帝的大能,我们就必相信圣经所说末日复活的话。我们就会相信,圣经所说起初六日的创造。

上帝若能让人从死的尘土中复活(但12:2),难道他不能用尘土创造起初的人吗?上帝新造的世界若不需要太阳,而是直接从上帝那里蒙受光照(启21:23),那上帝岂不能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在前三天为自己的原初创造的世界提供阳光吗?若上帝新造的世界不会有动物流血的情形(赛11:6-9),那上帝岂不能用只吃水果和菜蔬的利齿动物来填充他起初所造的世界吗?

我们的思想太多依赖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形。在我们现在所见的世界中,科学对描述这个世界的模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我们却不可推测说,这类模式过去一直如此,或者它们会永远如此。我们绝不能仅仅通过将现在的模式投射到遥远的过去,或者向前投射到最终的未来,以此找出世界的起源或命运。若我们将所有的信仰都立足于现在的模式和人的理性,那我们就会犯错误;耶稣说,因为我们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上帝的大能。

若上帝行事在我们看来有些奇怪,就如此糟糕吗?一个始终合乎我们观念的上帝,就是我们造出来的上帝,而不是那创造了我们的上帝。上帝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他以人看来陌生、奇妙行事,是我们有限的想法和观察所不及的,从最初的六天开始。

年轻地球说?

圣经启示上帝是一位荣耀的造物主,并说“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出20:11; 31:17)。认为科学让人难以相信这一点很常见。但是,果真如此吗?毕竟,我们不是最先注意到创造故事中那些令人吃惊的事物的。若我们不相信《创世记》中的某些东西,是因为我们获得了科学知识呢,还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全能上帝的认识呢?几百年来,数以百万的人根据《创世记》相信,地球上曾有过没有太阳却有光,没有肚脐的人,没有吃肉的动物。若这些事可信,那现代科学又能否增加任何事,让最初六日情形不可信呢?

许多人,甚至许多基督徒,很难相信这六日实际就是六天。他们很难相信,上帝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创造了一切,而地球的年龄也不是几十亿年。若亚当是在宇宙初创的同一周创造的,若我们用圣经中的家谱和历史事件的纪年方法,来计算从亚当到现在的时间,那宇宙的历史大约有六千年。也许,圣经中的家谱只列出了主要人物,而忽略了一些不重要的名字(古代家谱有时这样做),所以亚当估计可能生活于一万年前或两万年前,而不是六千年前。但即使是两万年,也远远低于大多数当代科学家宣称的数十亿年。天文学家休·罗斯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教导说,圣经是上帝无谬的话,但罗斯博士也相信,地球有数十亿年历史。他说,科学家们认为,年轻地球说“比地球是平的假说更遥不可及。”

当然,这是一种疯狂的夸张。相信年轻地球说与相信地球是平的完全不同。宇航员可以绕地球飞行,看到它是圆形的,但没有任何办法直接看到地球的年龄。我很清楚用放射素纪年法测定岩石年龄和对来自星球的光进行红移分析方法,但这种纪年法却不是直接观测。岩石出现时上面没有写日期。光线从遥远恒星传来,也没有以时钟显示出它花去的时间。纪年法涉及许多假设和一系列很长推测。目前,某种特定纪年法可能会支持古老地球说,但未来主流科学可能根据新的数据改变主意,或修正假设。

相信年轻地球说的基督徒,并不像对梦游仙境的爱丽丝说话的那位女王,“为什么,有时候,我在早餐前会相信多达六件不可能的事。”这不是相信各种荒谬之事的欲望,而是对上帝话语的信心,才会让人们相信地球年龄是数千年,而不是数十亿年。更重要的是,创造论科学家提供了可观的科学证据,支持年轻地球说,而不地球的年龄有数十亿年。

但是,并非所有基督徒都这样认为。有些基督徒深信,地球的历史已有数十亿年,并认为创造不是在六个二十四小时内发生的。他们认为科学不支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圣经没有教导这种观点。虽然所有基督徒都一致赞同上帝是创造主,也一致赞同复活的耶稣是主和救主;但他们却并没有在如何理解《创世记》第一章上达成一致,而且他们已经发展出各种创造论,试图将对科学的理解与对圣经的理解联合起来。我们来考虑三种这样的理论:有神论进化论,进化创造说和鸿沟理论。

 

有神论进化论

首先,有神论进化论。根据这一理论,当圣经说到上帝创造万有并托住万有时,是正确的;但当主流科学谈论数十亿年的宇宙起源和发展及一切形式的生命(包括人类)来自共同祖先时,是正确的。进化是上帝创造的方法。创造不是突然发生的,或不可思议的,而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的过程,按照可观察的自然规律发生。

有神论进化试图保持科学和圣经之间的分离关系。两者有各自适当的地位和边界,不应该彼此干涉。要了解万物的物理过程及形成的历史,我们应该听从科学。要了解世界的最终起源和治理的最深层真理,我们应该听从圣经。若我们希望科学回答属灵领域的问题,我们就会感到困惑。若我们期望《创世记》回答有关物理领域的问题,我们也会感到困惑。

根据有神论进化说,《创世记》第一章中的六日序列只是一种文学框架,而不是对事实的描述。这是一篇对上帝作为全能创造主的宏大、诗意的描绘。所以,查考圣经来找到地球年龄,或询问何以会在第一天有光,但第四天才有太阳或星星,没有任何价值。这些问题症结是对这个故事的字面理解。上帝在六日中每一天创造不同的事物,乃是一个生动的诗歌手法,可以将上帝创造了全部内容进行深刻的描述,但根据有神论进化,《创世记》的诗歌对实际顺序或时间没有影响。对这种信息,我们必须依靠科学而不是圣经。

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有神论进化相信太多未经证实的进化论观点,却很少相信圣经的实际内容。《创世记》第一章不是诗歌;而是散文。它是历史,而并非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来表达属灵意义。许多有神论进化论者不相信,亚当夏娃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两个真正的个体。他们不相信,亚当夏娃陷入罪中乃是一个败坏了全人类的真实事件。这破坏了新约所说的耶稣基督是最后的亚当,他的完美带来了第一个亚当不服从带来死亡的生活(罗5:12-19,林前15:45-50)。在各种创造理论中,有神论进化是最不可接受的。这与《创世记》和圣经其他部分有很大的冲突。

进化创造

现在,我们来思考渐进创造,有时也被称为“一日一纪论。”与有神论进化论者不同,渐进创造论者并没有将《创世记》中的六日故事看作仅仅是一种文学手法;他们将其视为六个实际时间段的历史概览,是以准确顺序呈现出来的。与此同时,他们相信,创世的六天持续的时间远远超过了24小时。他们引用圣经中的话说,上帝看千年如一日或几更(诗90:4,彼后3:8),并说上帝对时间的量度与我们不同。所以,他们认为,六个创造日可能实际上是指长时间,每一日持续了数百万年甚至是数十亿年。

虽然渐进创造论者接受一个非常古老的宇宙,但否认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产生了所有的生命形式。与有神论进化相反,他们不相信无生命的物质以某种方式产生了带来植物生命的原始细胞,然后产生了其他生命形式。他们相信,在创造的第三天,上帝创造了主要的植物生命;在第五天,上帝创造了主要的鱼类和鸟类;而在第六日纪,上帝创造了主要的陆上动物。他们相信,新的每一天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创造时期,在这个新的时期里,上帝创造了一些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无法从以前的东西中发展出来的。他们认为,这符合圣经故事,也解释了化石记录中出现的全新生命形式的进展,却几乎没有表现出过渡形式。

渐进创造论者也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数十亿年的地球,但他却是最近才创造了人类。一位渐进创造论的著名倡导者休·罗斯博士明确表示,“相信我们是直接从亚当和夏娃繁衍而来的,是上帝在几千年前特别创造的,而且是上帝在地球上拥有灵性能力的独特生物。”在亚当夏娃之前生活和死去的任何灵长类动物或原始人都不是属灵的生物,也不是人类的祖先。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夏娃,没有进化的祖先。

渐进创造有很多可说。它肯定了基本的圣经真理。它承认,《创世记》第一章教导的历史事实,而不仅仅是诗歌。它肯定了上帝在六日中每一天相应的神迹奇事。它肯定了亚当夏娃的特殊创造。它接受圣经所说的,并试图负责任地处理科学信息。许多优秀的基督徒都持这种观点。但是,渐进式创作至少有两个问题。

首先,将六个创造日解释为很长的时间,是一种牵强的意义,它并不符合《创世记》的话语。诚然,对永恒上帝来说,极长的时间似乎不会超过一天。同样正确的是,希伯来语中的白天,yom可能偶尔也用来指一段无限长的时间,但在《创世记》第1章的背景下却不是这样。在这里,圣经数算了每一天,并且用晚上和早趁将其标记出来:“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一日,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等等,直到第六天。在圣经中的其他地方,无论何时,这个希伯来文字是都与一个数字连用的,它总是指一个普通的24小时的一天。这种情形在400多例中毫无例外。另外,每当yom与夜晚和早晨一起使用时,它都是指一个普通的24小时的一天。所以,当《创世记》给每个创造日一个数字,并用傍晚和早上来标识出每一天时,它都双重证明这些是普通长度的日子。因此,说《创世记》第1章中的yom是指一个漫长的时代,这很牵强。

第二个问题是渐进创世论,在对漫长时间理论化过程中,它也认为动物在亚当犯罪之前很久就已经互相吞吃了。然而,《创世记》1:30节说,上帝指示动物吃青草,而不是彼此吞吃。很难将动物之间相互吞噬,与上帝所造的一切都甚好,所有动物和人都是素食主义者的陈述连接起来。

 

间隔论

另一种创造理论是间隔论,也被称为“废墟重建论。”这一理论照《创世记》写成的样子将它接受下来,只是它在《创世记》第1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放入了一个巨大的时间间隔。第一节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第二节说:“地是空虚混沌。”它假设第1节中描述的创造美好世界,最终陷入了混乱;也许,是由于撒旦和其他堕落后的天使的反叛。经过数百万年,或数十亿年之后,地球上没有任何东西残留下来,只剩下混沌空虚的废墟。然后,间隔论说,上帝选择重建这个世界。他在这个古老的废墟上创造了一些新的东西,他在《创世记》一章描述的六个创造日期间这样做了。大多数史前生物化石都来自从前存在的那个被毁世界,而不是来自最近创造的这个世界。虽然地球本身是古老的,但六个创造日是也六个二十四小时的日子,这发生一万年前或更短的时间。

间隔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似乎将科学的某些方面与圣经协调了起来。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却是强加了一些缺乏圣经叙事基础的东西。在两节经文之间插入一段很长的时间显得有些牵强造作,因为在圣经中没有一句话谈到它。第2节经文是紧密地连接在第1节之后的,并没有提到任何时间间隔。对几乎所有的普通读者而言,听起来《创世记》第1章所描述的都是一个初创世界的前六天,而不是一个存在了很长时间之后然后毁灭又进而重新创造的世界。

 

上帝用六日创造世界

现在,在描述了这些创造理论并且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弱点之后,我并不想忽视它们共同具有的一个宝贵的东西:就是相信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尽管基督徒就到底哪种理论才是最佳的创造理论上有所不同,但他们也应该在肯定造物主存在的现实和努力抵制科学与教育否认上帝存在或抑制神圣设计的证据上形成统一战线。创造故事的核心事实是上帝创造了世界。这不是《创世记》所说的唯一内容,但却是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科学研究中最明显的事。智慧设计的证据是压倒性的。必然有一位创造者。

你若对如何将科学与圣经联系起来没有把握,我不希望你因为不必要的障碍就望而却步。你若不确定哪种创造论是正确的,不要让对这些次要事情的不确定性,使你无法相信最核心和最明显的东西。一旦你真正相信上帝,你就会开始发现,圣经对创造描述的其他方面并不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你就会发现,一些当前流行的科学观点更多是基于反对超自然事物的偏见,而不是基于真正的证据。此外,一旦你相信上帝并开始研读圣经,你就会发现:唯一能与你的创造主建立正确关系并在他新造的世界中得享永生的唯一方法,就是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能从罪中拯救你并引导你的生命。

对那些已经相信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将圣经视为上帝之道,相信耶稣是救主和盼望最后复活的基督徒,让我简单地说,我的盼望是要对创造六日提出最明白,最深刻的理解。我照着他的话语来接受上帝。在指出各种理论存在的困难时,我并不是在论断那些爱耶稣却与我所持的创造论不同的基督徒。我认识一些伟人也是敬虔的人。古老地球说创造论者不应当将年轻地球说创造论者视为科学的文盲,而年轻地球说创造论者不应当将古老地球说创造论者视为属灵上破产。如果我们非要在与不观念不同的基督徒打交道时犯错误,那就让我们在对待他们过于仁慈方面犯错误吧。尽管如此,在研究创造说描述本身时,如果我非要犯错误,那我愿意在对它作过于字面化的理解上犯错错误。

在几个世纪以前,一些基督徒之所以难以相信上帝在六个24小时的一天内创造,不是因为它太短,而是因为它太长了。他们的假设使他们认为,上帝必然是在一瞬间创造了世界,而六日内不过是一个教学手段而已。约翰·加尔文回应说,这样的想法违背了圣经简单的含义。加尔文写道:“我们毋宁总结一下,上帝自己用了六天时间。”

马丁·路德也说过同样的话:“创造的日子在长度上是平常的日子。”路德说,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有一些伟大的基督徒持不同的观点,而我们必须尊重他们作为我们信心上的长者。“但是,我们却不会为了他们的缘故,而背离圣经的权威,”路德说。“你若不明白上帝在六天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那就当把荣耀归于圣灵,它比你更有学问。”

随着时间流逝,人的理论会出现或消失;但上帝的话却是存到永远的。上帝的话说:“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

初稿由费德伟牧师为“回归上帝国际事工”。经许可使用。

异教克星:博尼法斯

 

异教克星:博尼法斯

一位优秀的修士如何为基督教欧洲奠定基础

作者:Chris Armstrong;译者:陈知纲

 

“反讽”,似乎就是针对以下情况发明的一个概念: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道森(Christopher Dawson)曾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人,竟然成了德国的守护者。

正如记者威依•西蒙尼托最近提醒我们的那样,诺曼底登陆日(D-Day)60周年纪念日,也是这位伟人去世1250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个向日耳曼人传福音并为西方基督教世界奠定了根基的故事中,还有一层看似讽刺的东西就是:这位传教者是一位修士。

在我们讨论这个人物前,首先要思考一下这个事实。任何现代人都认为,修士是在隐退的地方过着独处生活,忙于追求内心的圣洁,而不会去为改变历史进程做许多事——对吗?当然错了。卡希尔(Thomas Cahill )用自己的诗歌把这种神话传给了爱尔兰的修道运动,爱尔兰是如何拯救文明的。但是,它却倚靠好莱坞和麦迪逊大街存活了下来。

事实上,在罗马被蛮族攻陷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正是这些修士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征服者归信了被征服者的宗教。大格列高利(540-604)和罗马的基督徒都使用了修道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格兰使徒”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了;他在597-604 / 5期间,曾向英格兰地区传教。凯尔特——即爱尔兰修道士兵则为把基督教信仰传到欧洲大陆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个舞台上的明星则是威利布罗得(Willibroad),他从690年开始,在现代比利时及荷兰地区领导了一项非常成功的宣教工作。

通常情况下,会有10到12名作为先锋的修士传教士来到一个新的、完全属于异教的地区,建立一座教堂,带人入教,教导并训练领袖。在他们宣教期间,会种植庄稼,购置牛群,并以普通公民的身份生活。但是,一旦教会在那个地区建立起来,他们就会迁到下一个地方。

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群体,会定期轮换,并与修会的其他团体及母会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他们得到自己在家的兄弟的支持、祷告,还有经济上的帮助。

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讲道。在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本土宗教的环境中,他们对异教中的具体元素与基督教进行了直截了当的比较。例如,威利布罗德可能传讲:“你所拜的不是上帝,而是魔鬼;王啊,他欺骗了你,让你落入最邪恶的错误中。除了这位独一的上帝,没有神……”

与我们德国的守护者、英格兰的圣博尼法斯相比,没有任何人更能体现出早期基督教欧洲这些“突击队”的勇气和委身了。

博尼法斯是威利布罗德的一位同工,生活在680至754​​年之间。他出生在德文郡南部,名叫温弗瑞斯;当他父亲从一次重病中神奇恢复过来时,他就被自己父亲献给了上帝。温弗里斯5岁时,就进入了位于埃克塞特的修道院。

这个小男孩很快就展现出自己卓越的天资,和灵性上的成熟。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很可能会成为一所英格兰修道院的院长。但是,宣教的热情在他内心燃烧着,他带领一群修士来到了弗里西亚(今天荷兰北部的一个省份),在这里威利布罗德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福音工作。这个地方用约翰·费斯惟妙惟肖的话说,是“一块潮湿土地,水道分割,为浓雾所笼罩。”

然而,这次宣教却被缩短了。弗里西亚国王拉德博德在这个地区残酷推行异教信仰。所以,温弗瑞斯在718年前往罗马;在那里,教皇格列高利二世为他命名为“博尼法斯”(言词善美的人)的名字,并差派他到北方执行任务。一本8世纪时期的博尼法斯生平讲述了这个故事:

 

“教皇差派这位圣徒报告日耳曼蛮族的情况,目的是发现他们无人引导的心灵是否准备好接受上帝之道了……在图林根地区……他通过传福音,使他们的思想从邪恶转向一种美德生活,遵守圣经中的教训,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责备、劝勉并教导他们的祭司和长老,他们中的一些人便委身真正敬拜全能上帝……”

 

后来,拉德博德去世,在查尔斯马特尔的赞助下,博尼法斯和他的团队回到了弗里西亚。在那里,国王的去世“使 [博尼法斯]将基督教教义的种子传到了国外,他们用纯正的教义来喂养那些因异教迷信而饥饿的人。这道神圣之光照亮了他们的心灵,而查尔斯公爵对弗里西亚的主权也得以建立起来,真理之道被传播到了海外,宣教士的声音充满了这片土地。”

721年,博尼法斯来到了德国的黑森省;虽然那里有基督徒,但也有很多人还没有归信。8世纪博尼法斯生活与一次著名的“权柄之战”有关,这让人们想起了 以利亚对巴力祭司的挑战,这是古代欧洲基督教与异教之间冲突的缩影:

“现在,虽然有许多黑森人当时已经承认天主教信仰被圣灵的恩典坚固,但其他人灵里并不坚定,完全拒绝接受教会纯粹教导。

“此外,有人继续秘密地有人则公开地向树木和泉水献祭,检查受害者内脏;有人则仍在行占卜,骗术和咒语;还有些人则将注意力转向了观兆,主持其他献祭仪式;而另一些更理性的人,则抛弃了异教所有的亵渎行为,没有犯这些罪行。

“在后者的忠告和建议下,博尼法斯在一个叫做盖斯米尔的地方,当着他们的面,试图砍倒一棵特别高大粗壮的橡树,这棵树被古代异教徒称为朱庇特橡树的。”

“他鼓起勇气(因为有许多异教徒站在旁边,看着他并在心中刻薄地诅咒他们众神的敌人),他砍了第一个缺口。但是,当他浅浅地砍下去时,这棵橡树的巨大树干却突然间被从天上吹来一阵巨风所撼动,轰然倒在了地上,在倒地时,顶部的树枝颤抖着断成碎片。仿佛是出于上帝的明确意志(因为在场的弟兄并没有做任何事让这棵树这样),橡树断成了四段,而且每段长度相等。

“因为看到这一非同寻常的景象,这些一直在口中诅咒的异教徒,便停止了咒骂;相反,开始相信并称颂主。于是,这位圣主教就与弟兄们商量,用橡木的木材建一个讲坛,并把它献给使徒圣彼得。

“通过这种方式,他讲道的报道传到了遥远的地方,以致在很短时间内,他的名声就响彻了整个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有极多来自英格兰的圣徒来帮助他……他们在黑森州和图林根州广泛分散的人群中工作,他们在乡村传播上帝的道。出于信心领受圣餐的赫森人和图林根人数量巨大,其中有成千上万人受了洗。”

当然,仅仅是这件事并未真正结束掉异教徒内心的一切诅咒。约翰•菲恩斯,在他《中世纪名人榜》中,为我们描绘了在这片异教的土地上承认福音所需的勇气感觉:“[博尼法斯]建立的修道院,就像一座在异乡的城堡一样,他的信徒常常是带着失去生命的恐惧进入其中。”尽管如此,菲恩斯说,“一群群学者和传教士”从英格兰来到这里,加入了博尼法斯的工作。

并非每位传教士的工作都是出自能力。温彻斯特主教的信件仍然保留着:他给博尼法斯写信论到,如何劝说这些“异教徒”脱离他们的异教信仰。费恩斯对其中一个论点进行了解释:

“不要争论他们神明的家谱。承认他们和别人一样都是生而为人,所以必然是人;如果他们仍然心中怀疑,就要问他们:在创造宇宙之前,他们的神明在哪里,这就会让他们目瞪口呆;如果他们声称说,宇宙一直存在的话;那就问他们,这些神明是如何统治这个世界的。”

博尼法斯继续持守着修道院的传统,虽然没有在约克修会业已建立起来的那种精美的图书馆,但仍在荒野中尽可能学习。费恩斯说到,“他会一次次向英格兰的图书馆和罗马写信,以获取他的材料,并核实自己的参考书。虽然这种方式缓慢,但当一堆书籍终于寄到时,它所带来的是何等快乐!”

到739年,博尼法斯已经成为一位杰出的管理者,也是一位学者和传教士,负责罗马教会整个宣教事工。他参与了法兰克帝国教会的改革,为查理曼大帝时代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753年,博尼法斯重启弗里西亚的宣教工作。在那里,正如菲恩斯所说,“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成千上万人接受洗礼,他带着回到自己最爱之人那里的那种满足感驻了下来,以度过冬天。”第二年,他又重新开始,同样取得了成功;但是当他的宣教小队受到一群愤怒的外邦人袭击时,这种情形很快会停止了。

“他拒绝让追随他的人表现出最低限度的反抗,因为他始终意识到,宣教士主要的任务是树立典范;而且,也许是因为殉道士的冠冕感动。

“这些异教徒将他和跟随他的53个人砍碎,并把死者的尸体抛散在田野上,带着他们的战利品匆忙离开了。他们带走了博尼法斯沉重的箱子,最后把它们放下了;但在打开这几个箱子之前,在战利品分配问题上爆发了大大的争论。接着出现了一场疯狂的战斗,最终导致几个最强壮的人幸存下来;最后,这些箱子都被打开了。他们看到的不是银子,也不是金子,而是书籍;他们愤怒第将这些书丢在一边;确信他们会在箱底发现财富:但是,每个箱子里所装的都是书籍——这是博尼法斯在自己漫长疲惫的一生中四方恳求来的书库。他们勃然大怒,他们把这些手稿扔得到处都是,用他们的剑疯狂地砍戳这些书,其中有三本书被抢救了出来,收藏在富尔达的图书馆中(根据他的遗愿,博尼法斯最终就埋葬在这里),其中的一本书几乎被完全切断。

费恩斯得出结论说,博尼法斯的主要特点,是他向自己的百姓展现出的勇气和爱心。“他有宣教士的那种爱心,但我们却很少会找到一位像他一样深情的传教士。”然而,在必要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责备大主教、国王,甚至是教皇“他热爱他人,也被人们爱戴,却绝不软弱,而是一位强有力的基督徒。”

今天,我们祷告,这些去往新边疆传扬福音的人,也能博尼法斯这样,成为有爱心和有勇气的人。特别是,我们可以呼吁西方传教士,能在他们自己的同胞和这些接受福音的民族之间架起桥梁,正如博尼法斯在自己英格兰和弗里西亚的信徒之间所做的那样。

 

Copyright © 2004《今日基督教》

 

圣徒伯纳德:生于一世,造福千秋

 圣徒伯纳德:生于一世,造福千秋

克莱沃的伯纳德(1090-1153)生评及思想

作者:Tony Lane 译者:陈知纲

伯纳德的生平与教导,对人有恒久的吸引力和永恒的意义及价值。

说克莱沃的伯纳德是“一位宜古宜今的人物”,是名至实归。他的生平受到诸多争议困扰,他为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捍卫的某些问题而战。然而,尽管如此,在各个时代中,他都有自己的崇拜者。正如勒克莱克(Jean Leclercq)所言,“今天,正像在他自己的时代一样,他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而不是让人望而却步。”

在16世纪,他是一个被人交口称赞的人物,不管是天主教徒还是基督徒,都热衷于宣称得到了他的支持。加尔文认为,他是大格列高利(死于604)至16世纪之间,中世纪时期教会重要的真理见证人。加尔文对伯纳德的钦佩并非绝无仅有。在宗教改革最初几年中,由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出版了数十本早期教会教父亲和中世纪大师的著作集。在这些作品中,几乎出现在所有作品中的两位最受欢迎的中世纪作家便是大格列高利和克莱沃的伯纳德了。这位12世纪伟大的修道士,爱的神学家,“蜜口博士”,迄今已被各种基督徒景仰了近800年。

伯纳德于1090年,出生于勃艮第第戎郊区(今法国)的方丹城堡。这座城堡今天被人们保存下来,城堡一部分被改造成一座小教堂,以示对伯纳德的纪念。他的家族属于地位较低的贵族,伯纳德本来会被培养使他成一位年轻贵族,以便能在世界上安身立命。但是,这种情形并没有出现。

1112年*,伯纳德进入了当时刚刚成立的熙笃修院(Citeaux),这是刚成立的熙笃会(Cistercian)的第一个修院。这不是一个基础雄厚的著名修院,却是一个严格的具有改革精神的修院,该修院是由摩莱斯密的罗伯特(Robert of Molesme)于1098年创建。到1112年,修院院长名叫斯蒂芬•哈丁,是一位英格兰人,他精美说明的圣经今天保存在第戎市政图书馆里。伯纳德不是空手而来,而是设法带来了30名新人,包括他的两位叔叔还有他大部分堂兄弟。最终,他的家人中有更多人加入了这一名单中。

 

熙笃、克莱沃和争端

三年之后,伯纳德被任命为新修院院长,这是熙笃修院第三个分院。他带着12位修道士前往一个偏远山谷,在那里他们创立了克莱沃修院。(克莱尔沃修院一直保存至今,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这座修院被改建为监狱。曾由修道士聚居的房间变成了囚犯居住的牢房。

熙笃会成立的初衷,是为反对本笃会纪律日渐松懈的情形,而克莱沃修院也是本着同样精神创立的。目的是重归严格的本笃会规,包括贫穷和辛勤工作。比本笃会实行的更严格的禁欲主义形式。

在克莱沃,伯纳德把自己的改革理想推向极致;而在他早年,这就给他带来了不幸的影响。他的高标准后来证明对其属下修道士的虚弱人性来说太严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无法应付了,伯纳德不得不放松了约束。此外,伯纳德严以律己,结果是他的健康永久性受损。特别是,他患了严重的胃病,而且一直存在消化问题。必须提供一个地方,让他在修院服务期间修养。然而,尽管他的身体不好,但伯纳德一生中获得的成就却比绝大多数伟大人物取得的成就都要多。

熙笃会的成立本来是为了抵制本笃会的妥协,而这带来了一场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伯纳德全心全意投入到这场争论中。他的第一部著作,大约作于1124年至1125年,就是写给圣蒂埃里修院院长威廉的《辩护辞》(Apology),论及熙笃会派与克吕尼修道士之间的争执。位于克吕尼的大修院当时是本笃会社区的中心。

熙笃会指责克吕尼修会违背了会规;克吕尼则回应,指责熙笃会批评不公允。伯纳德首先针对第二项指控,承认存在灵里骄傲的危险。“虽然有人以身穿修道袍为乐,不愿与锦衣玉食有关;但是,他们却缺乏谦卑之心。诚然虽身着锦衣却存谦卑之心,要比身着道袍内心骄傲更好(辩护辞6:12)。然后,他提出一场精彩的讽刺批判,责难克吕尼修会的奢侈。在一段著名段落中,他讽刺了在某些修院提供的奢华餐点:

 

这时,一道又一道菜被摆上桌来。只是没有肉,不过为了补偿这一点,又端上了两大盘鱼。你可能认为,第一盘就够了;但一旦你开始了第二盘,那它的回忆就消失殆尽了。厨师们以其高超的烹饪技巧和智慧预备了所有的饭食,以至人们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并不妨碍他们接着大快朵颐,而他们的食欲也不没有因酒足饭饱受到抑制。菜肴的选择如此令人怦然心动,以至肚子没有意识到它负担过重了(9:20)。

 

这并非他论及本笃会和本笃会会规的最后一篇文章。几年之后(1141-1144年),他写了另一部著作,《论诫命与时代》(On Precept and Dispensation)论及遵守会规的性质。这本书一开始是为了回答两位本笃会修道士的一些疑问,因此语气上论辩性不是那么强。它论及本笃会会规的地位及是否可以被人们破坏的问题。

特别是,在会规与修道士向修院院长作出的承诺之间产生冲突时,那修道士应该怎么办呢?伯纳德强调说,修院院长的权威源于并依赖于会规,而且修道士应当应服从自己修院院长。伯纳德尽管对本笃会修士发起了辩论式的责难,但对这一修会却产生了影响。巴黎圣丹尼斯著名修院的院长苏格尔受到伯纳德论奢侈的言论触动,并为自己及其修士采用了更严格的生活方式。

 

骑士和其他修会

伯纳德也与其他宗教修会保持着密切、热情的关系,例如与加尔都西修会(Carthusians)和普里蒙特雷修会(Pre-monstratensians)。特别是,他还制定了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这一新修会的会规,并在1128年至1136年间的某个时间,为他们写了一部灵修作品《新骑士赞》(In Praise of the New Knighthood)。圣殿骑士团是一个宣誓要捍卫圣地的宗教团体,也是持守基督教灵修和道德的宗教团体 – 与大多数掠夺性的十字军不同。

伯纳德在《新骑士赞》中讨论了这一新骑士修会后,还探讨了圣殿骑士应当捍卫的圣地各场所的寓意,如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拿撒勒。其中大部分都是专门讨论一个地方,就是基督被埋葬的圣墓。伯纳德问道:

 

“我们何以知道基督真正克服了死亡呢?正是因为他不配受死,却承受了死亡。我们岂能被要求偿还他已然付清的债务吗?他已经担当了我们的罪,同时将他的公义赐给了我们,已经亲自偿还了我们的死亡债务并使我们重获生机……但这是何种公义呢,你也许会说,无辜者竟然为有罪之人而死?这绝不是公义,乃是怜悯(11.22ff)

 

熙笃会的成长

在伯纳德带领下,熙笃会修院增长迅速;不久后,便开始建立自己的分院。这些分院中的第一个,是1118年在特鲁瓦方丹(Trois Fontaines)建立的;第二个修院是在1119年 方特纳(Fontenay)建立的。如今,在特鲁瓦方丹,只有小教堂的废墟和其他几座建筑物仍然存在;但在方特纳,这些建筑物仍然保存完好。他们现在被精心修复了,方特纳修院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那个时代的修院。

伯纳德本人一生中建立了大约70座熙笃会修院。如果将这些修院再行建立的修院计算在内,伯纳德去世时差不多有170位分院,克莱沃分院的和曾孙修院。这一修院在12世纪的迅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伯纳德。

这种快速增长显示出熙笃会在第一个百年中的成功;然而,这也是它衰落的原因。熙笃会成立是针对本笃会修院纪律松懈的严谨反弹。但是,这种快速增长的结果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大规模强有力的修院;而且事实证明,人们不可能长期持守严格的标准。随着发展,熙笃会也变得像本笃会那样纪律松懈。在伯纳德辞世的那年,就已经做出了削弱对贫困誓言的决定。

 

世间的事务

伯纳德当初到熙笃会是为了逃避世界,但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他人生中一个深刻的矛盾。他相信,修士已经离弃了世界,将世界抛诸脑后,而且修士应该留在自己修院里。但随着时间推移,伯纳德却成了12世纪教会中旅行最多的领导人之一。1130年,教皇洪诺留二世(Honorius II)去世,由两位敌对的教皇:英诺森二世(Innocent II )和阿纳克莱图斯二世(Anacletus II)继任。欧洲因为这一问题出现了分歧。

伯纳德得出的结论是,前者是更好的人选,更致力于改革教会。因此,他把自己的倚重放在了英诺森身上,并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他通过写信和亲自出面的方式,来赢得了阿纳克莱图斯的支持者。英诺森的最终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伯纳德的支持。这促使伯纳德在罗马的影响力提高,也促使他对参与欧洲事务的兴趣增长。

伯纳德一生一直都在抗议他丢弃世界和不愿参与世俗事务的愿望。然而,即使在没有受邀如此情况下,他仍会介入此类事务的频率也表明,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不愿舍弃这种愿望。他对此类事物的参与程度,可以从他最近的“信件”评注版中窥见一斑,其中包含不少于547封给全欧洲许多不同人的信件。

 

修院派与经院派

伯纳德性格中另一个矛盾的方面,可以从他与经院神学之间的关系中看出。在所谓“黑暗时代”(约500-1000年)中,当西欧被连续蛮族入侵的浪潮笼罩时,神学几乎完全局限于修院中,这为修院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这种修院神学是在委身和灵修的氛围中,在按照修院规则生活的框架内形成的。这是一种适合日常生活需要的神学,其目标不是为了追求知识本身,而是为了智慧–即个人灵性上的成长。

修道士采取的方法是一种默想和崇拜。这尤其是一种由修道士建立也为修道士服务的神学。但是,随着11世纪西欧日益稳定,不管是一般性神学还是专门的神学,都开始扩展到了修院之外,进入到了教堂的学校中,然后又拓展到了大学中。这将神学置于不同背景下,并赋予它们不同的优先问题。随之出现的结果是,经院派神学,这是建立在学校基础上的;因此,是在一种更“世俗化”的环境中形成的,追求的是一种学术而不是灵修。目标是客观性的知识。其神学方法是质疑,争辩和逻辑分析,而不是祷告和默想。

经院派方法是何时开始的呢?最初的步骤可以从1109年去世的坎特伯雷的安瑟伦身上看到。他是一位修士,从许多方面讲,仍然恪守修士传统,却开创了一种更哲学的神学方法。这些开端由其他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彼得·阿伯拉尔(Peter Abelard,1079-1142年),一位在伯纳德时代生活在巴黎的颇有影响力和争议的神学教师。

阿伯拉尔可能是12世纪最优秀的思想家,对引入一种新的神学方法富有责任。奥古斯丁还有他之后安瑟伦都是根据以下原则运作的,即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信心,而不是去质疑它;对知识的追求是为了“信仰寻求理解。”信仰是首先出现的:“我信乃是为了理解。”阿伯拉尔则扭转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种怀疑方法。“通过怀疑,我们才会追问;通过追问,我们才会获得真理。”

这是对传统方法的一次巨大逆转,此外,阿伯拉尔还显示出对业已建立的政权缺乏尊重,这至少使他对基督受死从而向上帝或魔鬼付上了赎价的传统解释产生了质疑。(基督受死乃是向魔鬼付上的赎价,是中世纪一种颇受欢迎的概念)。与之相反,阿伯拉尔则提出,基督受死并不是付上罚金,而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上帝的爱,并赢得我们的爱。伯纳德反对阿伯拉尔的神学。

伯纳德对经院派神学有何反应?他被描述为早期修院神学传统最后一位伟大代表并非不恰当。他也是人们公认的反对阿伯阿尔的神学家,并确保了对阿伯拉尔的定罪。虽然这是事实,但并非故事的全部。伯纳德的早期作品之一,《论恩典与自由意志》,作于1128年左右,是一部人们热议的重新讨论恩典与自由意志之间关系的著作,在这场辩论的诸多学派中独树一帜,而且确实经常被13世纪经院派神学家,特别是方济会人士引用。当他将伯纳德的这篇论文和伯纳德的讲道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时,它表现出一种与伯纳德其他著作略有不同的精神;所以,路德的做法并不完全宽泛。

然而,当涉及阿伯拉尔的教导时,伯纳德的立场是明确的。他认为,这是对福音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在1139年,他给教皇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有时,这被认为是他的一篇论文),来驳斥阿伯拉尔。在这封信中,他与阿伯拉尔的许多教导进行斗争,包括他明显将赎罪约简成仅仅是为表明上帝的爱。

 

我因从亚当出生而成为罪人。我唯有被基督的宝血洗净,才能成为义人。难道由罪人而生不足以定我的罪,基督的宝血又不足以为我辩护吗?…人类借救主宝血得成为义,就是如此。但是,这“灭亡之子”[阿伯拉尔(Abelard)]却对之不屑一顾,并嘲笑它… [阿贝拉尔相信,基督的生和死]除教导人们如何依靠他的话和榜样生活,以他受难和受死指明他们的爱为限制之外,别无它用(6:16-7:17)。

 

经伯纳德安排,阿伯拉尔于1140年被传唤出席桑斯一次议会,在这次会议上他的教导被定罪。阿伯拉尔向罗马教廷提出上诉,但当时的教皇是英诺森二世,而他获得教皇职分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伯纳德!所以,这一判决被确定了下来,阿伯拉尔则退入克吕尼修院;第二年,便在那里去世了。

伯纳德对阿伯拉尔和经院派神学的反对态度,并非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最终态度。彼得•朗巴德(死于1160年),是阿伯拉尔的弟子,他著有《金句四卷集》,这本书成为中世纪和及以后时代的标准神学教科书。在这本著作中,他使用了与阿伯拉尔相似的方法,但对那始终让阿伯拉尔迷惑的传统权威却有一种尊重。结果,朗巴德甚至设法赢得了伯纳德的支持。

伯纳德所持的反对态度主要针对的是对经院派神学的滥用。他觉得,这不是一种适合修道士的活动;但他并没有否认,其他人可能以这一领域为业。然而,伯纳德常常会给人一种印象:修院生活才是通向天堂的唯一安全之路。其中有一个例子,见于他对神职人员作的题为“论悔改归信”热情讲道中,是1139年至40年在巴黎宣讲的。在这篇讲道中,他鼓励他们放弃世界,并归向修院生活。

伯纳德对异端的反对并没有止步于阿伯拉尔。他还反对另一位更圆滑、经院派的神学家,他是普瓦捷的主教吉尔伯特。1148年,吉尔伯特被召出席兰斯议会,但与阿伯拉尔不同的是,他只是受了警告就逃过了一劫。许多人认为,伯纳德表现出对反对异端的极端热忱,并试图利用他与教皇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吉尔伯特被定罪。

伯纳德还反对当时两位流行的传教士彼得•德布鲁斯和洛桑的亨利,他们拒绝天主教会,并在法国南部形成了自己的“属灵”的教会。伯纳德反对的另一位异端分子是布雷西亚的阿诺德,此人教导神职人员应该被剥夺物质财富,而教皇对教会事务之外没有管辖权。

 

教皇之父

1145年,当克莱沃修院一位以前的学生伯纳德•皮纳特里(Bernardo Pignatelli)成为罗马教皇尤金三世时,伯纳德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因有以前的学生作罗马教皇,自然而然,伯纳德的影响力就会增加。伯纳德对尤金发出的感叹中可能有一丝自满情绪,他说:“他们说不是你,而是我才是教皇”(书信239)。伯纳德一直关注教会腐败。在1127年至1828年间某个时候,他曾写了一部论主教职责和行为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对滥用教职的行为提出了抗议。在1150年-1152年间,他也在爱尔兰阿马主教圣玛拉基的《玛拉基生平》中描绘了理想的主教,这位主教在访问克莱尔沃时死去了。

因为有以前的学生作教皇,他完全有理由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教皇制度。在尤金被任命教皇的那一年,伯纳德开始了他《论思想》(On Consideration)的工作。这本书是写给尤金的,直到1153年,他们两人都辞世时才完成。在这本著作中,他敦促教皇要在自己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反思或默想。他应该思考自己(他本人和他的职分),那些在他手下的人,罗马帝国内在他周围的人,还有那些在属天世界中在他之上的人。伯纳德对教宗制有很高的看法。教宗是“基督独一无二的代理人,他不是治理一个人,而是治理一切主人”(2:8:16),而且他拥有完全的权力。然而,伯纳德也同样强调他反对教皇的暴政:

 

我们若意识到,上帝赋予我们的是一种事工,而不是一种统治权的话;那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自己了……在我看来,你被赋予的是管理这个世界的权柄,而不是握有它的权柄……对你来说,与统治的热情相比,没有任何毒药比它更危险,没有任何刀剑比它致命。当然,你可能会把很多事归诸于自己,但除非你受了极大的欺骗;否则,你就不会认为,你所领受的仅仅是从伟大的使徒而来的管理权(2:6 :9; 3:1:1-2)。

 

一项悲剧事业的伟大领袖

第二年,新教皇号召发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以保护圣地免受阿拉伯人入侵。他任命伯纳德来推动这项事业。伯纳德的父亲曾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年),这次东征成功地夺取了耶路撒冷;所以,伯纳德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命。

他走遍欧洲,呼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道来参加“这项基督的事业。”除此之外,他制止了一位误导人的修士的活动,此人正在敦促十字军通过屠杀德国的犹太人,来练习自己的军事技能。

伯纳德成功发起了这次十字军东征,此次东征始于1148年,但却是一次悲惨的失败。这是对伯纳德的一次重击,他受人尊重的程度急剧下降。他安慰自己说,人们对他发怒要比对上帝发怒更好。然而,伯纳德的声誉之大足以承受这种挫折。他在1153年辞世;1174年,他被天主教会册封为圣人。

 

属灵生活的导师

伯纳德被人们纪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所有著作都是论这一主题的;但是,其中三个主题却最为突出。他的前两篇专论之一是《谦卑与骄傲之阶》(The Steps of Humility and Pride),写于1125年前;在这部著作中,伯纳德对本尼迪克特在其会规中描述的谦卑12阶梯作了阐述。这一著作包含了对人性的一些洞见:

 

谦卑乃是一项美德;借此,人因颇有自知之明,而轻看自己。正如纯正的真道只能由纯洁心灵看到一样,弟兄的苦难也只有内心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若非到了你知道并意识到自己灵魂中有同样的失败,不然就绝不会真正对别人的失败心生怜悯。人吹嘘自己比别人更美善,若没有活出他所夸口之事,又表现得比他人更美善的话,那他就应当为自己感到羞愧。他不想做得在人前表现得那样美善。他不在乎活出一种更美善的生活,而希望别人去这样做。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更美善时,他岂不是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吗?他必然在聚会中居首位,在会中第一个发言。他来,没有受召。他未受人请托,就出面干涉。他必然会重新安排一切事,重做所做的一切。他自己从前未做或未安排之事,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也没有受到妥善安排(1:2,3:6,14:42)。

 

在他人生后期,约1126年和1141年之间的某个时候,伯纳德完成了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论爱上帝》。然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他的布道《雅歌讲道集》( Sermons on the Song of Songs)。这86篇讲道是在1135年到他辞世之间写成的。虽然它们表面上像是讲道集,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为了让人阅读而不是用来讲道的文学作品。再次,虽然它们遵照《雅歌》的文本(只到达第三章一开头),但这些却是论属灵生活主题的一系列讲道,只与经文有一种松散的联系。在这些讲道中,我们看到了伯纳德处理神学的方法:

 

若有人渴慕知识,只以认知为唯一目的,那就是可耻的好奇;还有人渴慕知识,只求为人所知,则是可耻的虚荣。还有人渴望知识,只为售其成以营利或求尊荣,则是可耻的谋私;还有人渴慕知识,是为了服务人,这是爱心。最后,有人渴慕知识,乃为使自身受益,这乃是谨慎(36:3)。

 

在这些讲道中,伯纳德还谈到了他自己的神秘经历:

 

正如我承诺的,我要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你们。这不是说它有何重要之处。我承认这道也临到过我,虽然我说话犹如一个愚人一样,而且曾临到过我很多次。但尽管他临到我,我却从未意识到他是何时临到的。我察觉到他的临在,我后来记得,他曾与我同在;有时候,我预感到他会来,但我从未意识到他的来临,也不晓得他离去(74:5)。

 

伯纳德实际宣讲的一些讲道得以保存下来。另外还有一系列为教会各种主日和节日举办的布道。伯纳德对圣经的解经主要是寓意性的,是和那个时代相一致的。他对这种技术的运用,使他获得了“蜜口”的称号(甜蜜流淌,就像蜂蜜一样),这就是说,他能从圣经书信中吸取灵性意义的甜蜜之道。

今天寓意式方法已不再为人们尊宠了。尽管伯纳德的解经方法可能不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著作就必然不合圣经。伯纳德会用似乎不太可能的经文,或其他地方没有明确教导的经文,来得出或阐释的教训。除此之外,伯纳德著作的文本是沉浸在经文中,因为每隔几行,都会有圣经的典故出现。

克莱沃的伯纳德是教会史上一位伟大的、令人着迷的人物。从某些方面来讲,他与我们这个时代相去甚远,而且与我们的时代也很不同。在其他方面,他的生命是基督教灵修的一种不变的表述——它超越了时间和文化中的所有障碍。

[*最近一些学者将伯纳德的进入修院的时间定为1113年]。

致谢:这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出现在托尼•莱恩《雄狮版简明基督教思想》(The Lion Concise Book of Christian Thought雄狮,1984)。伯纳德著作中的摘录部分,大多出自熙笃会教父系列出版物,由熙笃会出版社。

托尼•莱恩是伦敦圣经学院历史神学讲师。在他的著作中有《基督教会史手册》和《基督教教会伟大领袖》(穆迪出版社)撰写的文章。

奥古斯丁:勤于做工的主教

勤于做工的主教

作者:布鲁斯•雪莱( Bruce L. Shelley)译者:陈知纲

 

奥古斯丁不将自己看为圣人,而是一位致力做工的牧者

在他的《忏悔录》一书中,奥古斯丁告诉我们,他的主教生活是一种犯罪生活,他为自己事工中一切的罪,所有怨恨和冲突,爱与和平上的所有失败忏悔。

奥古斯丁侍奉错误的一个突出例子发生在423年,当他快70岁时。当他按立的牧师安东尼斯,最终发现竟是一个深具破坏性的罪魁祸首时,奥古斯丁提出要退休。

他忏悔说:“我因行事仓促又缺少必要的谨慎,造成了悲剧。”

当然,教宗拒绝了这位主教的辞呈。但是,奥古斯丁对教会有非常崇高的看法,而对人性却看得很卑微,从未认为自己无可责备。他在自己时代并非一位圣人,而是一位勤于做工的牧师,致力于照管自己的会众,实施正义,传讲上帝的真道。

 

牧养的职责

虽然奥古斯丁作为主教负有许多管理责任,但他首要的职责却是服侍上帝和希波的基督徒社群。他给自己教会中的人施洗、教导并主理圣礼。“你的仆人,我兄弟,”他谈到他们时说,“你的众子,我的主人。”

奥古斯丁在成为主教前曾作过一段修士,而且尽管做了重大调整当仍过着自己的修道生活,比如他生活在主教家中,而不是修道院中。人们期望一位处在他职分上的人表现出待客之情,而常有客人就会破坏修道院的沉默。

在第四世纪,基督教主教是罗马世界中的重要人物。正因为如此,奥古斯丁特别关心他和他的同胞神职人员的形象。许多评论家猛烈抨击他们见到的错误,乃至奥古斯丁引用诗人的话说:“坐在城门口的谈论我,酒徒也以我为歌曲。”

他经常探访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他坚持圣经中的建议,就是他只去探望那些遭受苦难的寡妇和孤儿。他将这视为一条设定准则,以避免人们指责他只关心富人,(不像哲罗姆嘲讽的那些只与富足的老者结交的神职人员一样,“在他们咳嗽时,抓手给他们接痰”)。他也拒绝自己教区内所有的宴会邀请。

他的个人生活极其节俭,他所穿的是通常普通信徒穿的斗篷,当善意的人送给他昂贵的衣服作礼物时就会提出抗议。

在他人生的后期,他说:“昂贵的长袍会让我感到尴尬:这既不符合我的职业,也不符合我的原则,而且穿在这老的四肢和我的白头,发看起来很奇怪。”

虽然有规条限制,但奥古斯丁却并不囿于自己的规条。有一次,一位名叫萨比达(Sapida)的贞女送给他一件亲手做的长袍。这件衣服起初是为自己的哥哥提摩太制作的,但在接到妹妹的礼物之前,他就已去世了。所以,萨比达就把这件长袍送给了奥古斯丁,告诉他,若他能手下这件长袍,将对她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在他感谢信中(其中提到了他穿上了长袍),奥古斯丁提醒她说,她为之缝制地上长袍的哥哥,现在已经穿上了不能朽坏的永生长袍。

 

法官-牧师

随着罗马帝国基督教化,教会领袖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民事责任。到了奥古斯丁时代,罗马法律授权给一座城市的基督教主教通过仲裁方式,对达成共识的各方解决。

这种审判的侍奉植根于使徒时代,特别是在保罗禁止基督徒在不信者的法庭上对其他信徒进行诉讼(林前6:1-6)。这种主教-法官的职责是意识到这一需要,并迅速采取行动,实施一种坚实的、基于基督教的原则的解决方案。

奥古斯丁享有的公正声誉,这让许多诉讼人、异端分子和基督徒找上门来。有时候,他会省掉自己的饭食,好在当天解决他们的案子。

有些情况会让正义和怜悯原则产生抵触。公元408年,在卡拉马城,就是奥古斯丁的朋友柏西迪乌斯(Possidius)任主教的城市,当地的异教徒举行了两次骚乱。他们抢夺了执事的住所,在街上杀死了一名修士,并去找柏西迪乌斯,他从自己藏身的地方听到,“主教在哪里?我们若没有抓住他,那我们就浪费时间了!”

治安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这场暴力和抢劫。但是,当这群动乱分子清醒过来时,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恶行是多么严重。所以,当奥古斯丁稍后到卡拉马去拜访柏西迪乌斯时,一群人便来到他面前,乞求他为他们进行交涉。

在这群人中,一位值得尊敬的异教徒耐克塔六斯(Nectarius)写信给奥古斯丁,敦促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避免极端的惩罚(如酷刑和死刑)。耐克塔里乌斯承认,骚乱者应该受到惩罚;但他认为,主教除了寻求个人福祉,并从全能上帝那里为他人的罪行求得赦免以外,当别无所求。

奥古斯丁回信说,虽然他不愿看到任何人受酷刑折磨或被处决,但他却希望看到正义得到伸张。另外,由于类似的恐怖行动(既有异教徒也异端分子发动)在整个帝国日益猖獗,所以他希望卡拉马的案例能成为其他暴动者的榜样。

在八个月不作为之后,对这些异教徒施以重刑,虽然不是死刑。

耐克塔留再次呼吁奥古斯丁,请求普遍的赦免,因为“作为斯多葛派,会习惯性于说,所有的罪都同样严重,”没有任何罪该受特别的谴责。奥古斯丁对此不会认可,他让自己从这件事解脱出来。

 

双向沟通者

凭借他所受的修辞学训练,奥古斯丁在法庭上并非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但是,他最游刃有余的是在讲台上。

他与自己会众的关系非常显著。他的对话风格与抛给听众问题交织起来,而且他常会引来掌声或一些声音响应。敏锐胜过了古典结构:奥古斯丁在对听众说话时总是用“我们”,他说:“更好讲道的是,我们应该被你们理解,而不是作一个演讲的艺术家,谈论你们不懂的事。”

虽然奥古斯丁的许多讲道都被保留下来,但它们都是根据他的讲道誊写下来的,而不是事先写好的。他的讲道至多是根据粗线条的笔记来讲,有时甚至没有笔记;若是读经人不经意间读错了经文,人们所熟知的是,奥古斯丁会忽略自己准备好的信息,即兴讲道。

“在这种情况下,我更愿意遵守读经人的错误,还有上帝的旨意,而不是跟随自己的意思,”他说。

他总是关注在听众中寻找活泼的生命之道大能的实际证据。他知道,当他看到人流泪时,他已经触动了人心。若是他们看起来很无聊,那他可能就会迅速改变自己的主题或停止说话。

 

久经考验的布道家

奥古斯丁最具挑战性的讲道是在罗马陷落过程中,因为恐惧和绝望临到了希波人的身上。

当消息传来时,56岁的奥古斯丁正遵循医生命令,在一个田园中康复。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写信给希波,敦促其他的传道人和百姓不要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忧愁上,而是要帮助那源源不断的难民。

北非人欢迎那些从船上下来的身无长物的难民,并聆听他们讲诉宫殿被入侵者所烧毁,宽敞的花园被遗弃,富人像野兽一样被追捕的恐怖故事。住在北非的罗马人很快就加入了从罗马来的这种声音: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作为回应,奥古斯丁宣讲说,耶和华上帝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子民。绝非如此。事实上,他的臂膀在罗马发生的这场大灾难中,以之作为对人信心的大试炼。

他解释说,罗马世界就像一个炉子一样;在其中上帝像火一样燃烧,为要吞灭草木禾秸,同时强化并炼净黄金。奥古斯丁甚至敢于攻击人们因为所遭遇的麻烦,就对上帝产生了广泛的怨恨。

“难道使徒的遗愿就是要保护你们愚蠢的剧院吗?”他问道。“难道彼得受死,他的身体被葬在罗马,就是为了让你们剧院里的石头不至被挪动吗?”有人抵制他的话。有人告诉他不要“碰罗马的话题。”

此时,他的信息变得有点防守。“你们若愿意,就对我发泄你们的愤怒吧,”他说。“不管我们被激动有多深,我们都不会对你们报以诅咒;若我们被你们诽谤,那我们只会为你们祈求更多。”

为了让徒然攫取了自己会众的受苦这一主题有意义,这位伟大的北非人诉诸一个当地人熟悉的形象:就是橄榄榨油。

整个夏天,橄榄都挂在于微风中飘摆的枝头上。然后,在年底时,它们却要被打下来,在榨油机中压碎。所以,奥古斯丁说道:“现在是年底了。现在是时候要榨油了。”

但是,他看到的绝不仅仅是410年众多事件中的毁灭。他知道,压榨是一个过程目的是取得积极的成果。通过它,好油可以自由进入桶中。世人在压榨之下破碎,他宣讲说,肉体被破碎,灵性却变得清澈,流淌出油来。

奥古斯丁已经感受到自己生活中那种炼净的压力,并把它的工作延伸到自己的会众。然而,牧师的责任并不仅仅是压榨槽,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角色。

他这样描述牧师的工作说:“扰乱者要责备,灰心者要激励,软弱者要扶持,抵挡者要鄙视,奸诈者要警惕,生疏者要教导,怠惰者要激发,争辩者要束缚,傲慢者要压制,诉讼者要怀柔,贫穷者要救济,受压者要解放,善良者要褒扬,恶要忍耐,当使人人蒙爱。”(St Augustine, “Sermon CCIX, ”Quoted in John T McNeill, 1951, A History of the Cure of Soul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 100)

布鲁斯•雪莱丹佛神学院教会历史资深教授,简单教会历史作者。

金口约翰:黄金口才和钢铁意志

《基督教历史杂志》,第44期

金口约翰:黄金口才和钢铁意志

作者:罗伯特A.克虏伯;译者:陈知纲

他无畏的雄辩宣讲为他赢得了“金口”的称号,也给他带来了流亡。

对任何形式的罪都毫不忍耐,特别是对滥用财富的罪更是如此:

他曾宣讲说,“这等事乃是愚蠢和公然疯狂,让衣服填满衣柜,却让照着上帝形象和样式创造的人赤身裸体,因为严寒而瑟瑟发抖,以致难以站立。你身宽体胖,你饮酒寻欢直到深夜,你睡在温暖柔软的床上。你难道就没想到该如何对滥用上帝诸般的恩赐交账吗?

这种讲道,雄辩而不妥协,最终为安提阿的约翰赢得了声名,这个名字如今已声誉显著:“克里索斯顿”,即“金口。”这也是让他遭到流亡和英年早逝的原因。

为他恳求的母亲

安苏撒(Anthusa)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女子,在四世纪中期于安提阿生下了她的独生子,这座城也是当初将耶稣的追随者最先称为“基督徒”的城市。她的丈夫希坎德(Secundus)是一位高级政府官员,在她大约20岁的时候去世,撇下她和约翰还有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很年龄很小。安妮莎没有再婚,而是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自己的孩子们。

约翰受到了当时安提阿最好的教育,而安提阿当时是一座世界领先的知识中心。他在著名的异教修辞学家利班奴斯(Libanius)门下受教。修辞学是在法院和政治中使用的公开演讲术,这是当时领先的学科;修辞学教师乃是各大城市的骄傲。利班奴斯曾周游世界,曾在雅典和君士坦丁堡任教授课;他相信异帮宗教,蔑视基督教。

约翰显然计划从事法律事业。但是,就在他正式接受正式教育数年中的某段时间,他决定将自己献上服从上帝,首先是进入修道院隐居。就像他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渴望远离世界一段时间,好让自己更亲近上帝。但是,他的母亲恳求他要等待。

她把约翰带到他出生的房间,流着泪水告诉他,让她寡居生活变得更容易的是约翰与自己父亲很像。她提醒约翰,年轻人的生活仍有前途,但她很快就会面临死亡。她请求他不要让她遭受第二次孤独寂寞,不要在她去世前离开。

“当你让我入土为安,让我和你父亲的骸骨合葬之后,”她恳求说,“然后你久可以长途跋涉了,你高兴去哪个海上出行。就再没有人会阻止你了。但是,到我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你要满足于和我一起生活。“

约翰于是推迟了自己的计划,等待了数年之久。

躲避责任

在370年早期,约翰的母亲去世之后,约翰便进入修道院进行隐修。他在隐修士迪奥多(Diodore)指导下学习了一段时间,然后便作为一个隐修士生活。约翰的苦修生活非常严格,这损害了他一生中余年中的健康。尽管如此,这段时期也巩固了自己的属灵决心,并将自己的呼召聚焦起来。此外,他背诵了大量圣经经文,他凭记忆引用经文的能力使他后来的讲道更有能力。

尽管约翰最终放弃了修道院生活,开始在教会中服侍;但是,他一直非常重视默想。他在后来的一篇讲道中,问:“基督为什么要上山呢?乃是要教导我们,在我们向上帝祷告时,独处和退休乃是好的……因为旷野才是安静之母,才是一个宁静,才是港湾,让我们摆脱了一切的动荡。“

在他动身到附近的山里隐修之前,约翰就已经被按立为一名“讲师”了,也就是一位负责在崇拜中宣读圣经的教会人员。当他回到教会中时,他开始活跃于安提阿教乎,并先后在继任的大主教梅利提乌斯(Meletius ),然后是弗拉维安( Flavian)的指导下服侍,两人在阿里乌(否认基督的神性)控制教会和国家时,两人都因为正统信仰而遭受了痛苦。

在这段时间,约翰和一位名叫巴西流的密友都听到人们考虑让他们服侍。虽然两人都觉得不配承担这一重大责任;但是,在约翰暗示他们会一起来承担这一重任情况下,巴西尔终于同意按立为圣职。巴西尔前接受了按立,并不知道约翰已经躲藏了。约翰害怕这一祭司责任,但他并不想剥夺巴西尔的教会。

这种双重行为导致约翰写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论祭司职分》,说明他的欺骗行为及躲避自己所尊崇职分的行为的理由。这本书也包括了他的核心价值观和成熟的侍奉哲学,尽管约翰是在二十多岁时写成的。例如:“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在不愿受人赞美上成功。若是他喜欢,那他自然而然就会想得到人的赞美。如果他想得到人的赞美,那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因失去它而感到痛苦,心烦意乱…那些热衷听到别人掌声的人,那不仅在他们受人指责时,甚至是在他们没有受到人们不断赞扬时,就会感到自己的灵性饥饿。”

最终,约翰被按立为一位执事(381年),最后被按立为一位牧师(386年)。巴西尔可能成为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境内)一个农村的主教。但约翰最后则在基督教世界最大的一个教会中侍奉。

痛心的细节

然而,约翰首先在安提阿度过了十二年,这个城市是一座拥有巨大财富的城市,也是叙利亚的首府。该城因为自己的奥运会,剧院和众多的节日而闻名。这也是克里索斯顿的讲道开始受到人们注意的城市,特别是在臭名昭着的雕像事件之后。

在388年春天,在安提阿因为宣布增加税收而爆发了一场反叛运动。皇帝和他刚刚去世妻子的雕像受到人们亵渎。然后,罗马帝国官员开始因起义的缘故惩罚这座城市的领导人,并杀死了一些人。当大主教弗拉维安赶到800英里外的君士坦丁堡首府祈求宽恕时,约翰则向这座动荡的城市宣传说:

 

“现在你们当真正改恶从善,而不是在无数地震中,或在饥荒中,或在干旱中,或类似的命运光顾中,离开自己的罪恶三、四天,然后又重蹈覆辙……你们当停止邪恶诽谤,不可结怨,当放弃恶毒诽谤和咒骂的恶习。你们若这样行,就必从现在的苦难中得救,并得到永恒的幸福。”

 

八周之后,在复活节的前一天,弗拉维安带回了皇帝赦免的好消息。

约翰曾通篇宣讲过许多封保罗书信(“我喜欢所有圣徒”,他说,“但最喜欢圣保罗,他是拣选的器皿,是天堂的号角”),《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书》,以及《创世记》。改变人的生命,是他的目标,他谴责各样的罪,从堕胎到卖淫,从贪婪到发誓赌咒。

他鼓励自己的教会不仅要经常参加神圣崇拜,而且要以上帝的圣言为粮。他在一篇关于富人与拉撒路的比喻的讲道中,说:“读经是抵挡罪的很好安全手段。对圣经无知,则如临悬崖深渊;不了解上帝律法,是对救恩极大背叛。”

他的应用非常有力。论到人们对赛马的热爱时,他抱怨说:“对我的讲道,人们仅仅出于习惯才鼓掌;然后,人人跑去看[赛马],给骑师们更多的喝彩,对他们表现出无限的热情!在那里,他们人头攒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彼此争竞,说:“这匹马跑得不好,这匹马绊倒了”,这个人认为支持这个骑师,那个人拥戴那个骑手。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我的讲道,也没有想到这里所成就的那圣洁和令人敬畏的奥秘。”

被绑架

398年初,约翰被一名高级军官带到了城外的一个小教堂。在那里,他被士兵们抓起来,并被押送到了800英里外的首都,并被强迫祝圣成为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

约翰被绑架事件,是由政府官员优特罗比乌(Eutropius)所安排的,他想用最优秀的基督教布道家来说那里,他被士兵们抓获距离装扮首都的教会。约翰从没有寻求过这一职分,但他接受了这件事认为是上帝的旨意。

担任东部帝国首都的大主教可能是基督教潜在的影响力。约翰的讲道技巧是首屈一指的,他有潜力建立起一个权力基础,使他能改革这座城市几十年之久。在他的前几年中,实际上,约翰看到了教会的两次关键性的胜利。

第一次胜利,是当优特罗比乌权力衰落时出现了。约翰已经瞄准了统治阶级标志性的奢侈。所以,当优特罗比乌逃到教会寻求避难时(认为皇帝试图要处死他时)时,这对约翰来说,乃是一次伟大的辩护机会。

在接下来的主日,当优特罗比乌站在会众面前时,约翰开始讲道:“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在责备了优特罗比乌世俗的行为之后,约翰转过身来说:“我现在这样说话,并不是为了让那些跌倒的人蒙羞受辱,而是要劝勉那些仍然正直的人,不是为了要把遇难的人推到深处,而是要在人遇难前警告其他人。”

在讲道以后,约翰与阿卡迪乌斯皇帝(Arcadius)达成协议,拯救这位堕落的官员的生命。 (然而,优特罗比乌后来违背了这一协议,而遭到斩首。)

约翰的第二次胜利是在次年400年出现的,盖纳斯(Gainas)是一位负责哥特雇佣兵的帝国将军,威胁要起义并接管城市。他将三名主要的官员当作人质。他还要求,自己的部队,按照信仰来说属阿里乌派,在首都被赐给一个教会,在其中进行崇拜。(阿里乌派19年前已经被定罪并被盼非法。)

克里索斯顿自己置身其中,并谈判获得了人质释放。然后,他说服皇帝拒绝盖纳斯提出的教会要求。政治、军事势头发生了转变,盖纳斯被击败。

深受安逸之苦

然而,在三年时间里,约翰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深刻的麻烦中。

约翰的优点和弱点的结合非常适合他在安提阿的事工。他对基督徒生活的热情,他的雄辩技巧,还有他对圣经的了解使他的讲道达到了伟大的高度。在大主教梅里提乌斯和弗拉维安富有策略,政治巧妙的领导下,安提阿教会蓬勃发展。

然而,在首都,约翰的情况却更加困难。大主教们控制着巨大的财富,生活在宫庭里,并带领着数以千计的教会神职人员。到克里索斯顿时代,罗马、亚历山大、安提阿和君士坦丁堡的教会每个都有大约10万名成员,还有成百上千名各级官员。经济、政治权力与教会属灵权柄的结合,吸引了部分人怀着错误动机进入侍奉部门。

约翰针对滥用财富和权力的讲道,向皇室和统治阶级发出了挑战。他在教会政治方面并不熟稔,他的生活方式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丑闻:他过着一种苦修生活,用大量的家庭预算来照顾穷人,和建立医院。此外,他总是自己吃饭,拒绝参加首都的社会生活,这本来可以让他与执政者建立更好的关系。

约翰的改革是从那些与“属灵的姐妹”生活在一起的独身神职人员开始的,这些独身女性住在修士的住所照顾家庭事务。他宣扬讲一些“属灵的姊妹”变成“属灵上的母亲。”

约翰还吩咐要按照寡妇的秩序进行改革:他建议一些人再婚,对那些仍在教会服侍中的人,他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他还在小亚细亚地区对那些出售教职盗用财务的主教进行了劝惩。约翰劝勉自己教会中的人每天祷告,并为白天工作的人举办晚上的崇拜。他讲道来反对重大的公众犯罪:赛马、赌博、公开咒骂、粗俗的行为,放纵还有滥用财富。

例如,在一次针对剧院的讲道中,他说:“若你在剧院里看到一位无耻的女人,登上舞台,头上没有遮盖,态度放肆,穿着带有黄金饰的衣服,炫耀着自己软浓的色情,唱着那不道德的歌曲,在舞台上花枝招展,讲着无耻的言语,你难道还敢说没有任何人事发生吗?在剧院关门很久之后,每个人都走了,但这些图像却仍然浮现在你的灵魂中,她们的言语、行为、眼光、走路姿势、她们的姿态、她们的挑逗、她们不洁的肢体;所以,对你来说,你回到家里是带着一千个伤口的!但无独有偶,这位妓女会与你同在;尽管这不是公开的和明显的,而是在你心里,在你良心中;在那里,她为你点燃了巴比伦的火炉;在这里面,你家庭的平安,你心灵的纯洁,你婚姻的幸福都将被烧毁!”

君士坦丁堡的赛马场就在约翰讲道的教会主广场对面,他常常谴责那打断他服侍的喧嚣:“还有那些人把我们独自留在这里,跑去看马戏,看赛车和赛马了!到目前,他们已经被自己的邪情私欲所屈服了,他们毫无节制的大喊大叫充满了整个城市,若不是如此难过,就会笑起来。”

不止一次,他威胁说,要拒绝让那些继续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领受圣餐:“若有人仍然陷在自己的道德败坏中,那他们最终必将与上帝隔绝并被切断……他们必被赶出教会。你们若对这种判断感到恐惧,就当让这些犯罪的人悔改,这样判决才会被取消。”

不合法的大会

讽刺的是,约翰最强大的敌人原来是一个远远超出他管辖范围的人:提奥菲勒(Theophilus),这位亚历山大的大主教。提奥菲勒对约翰更加仇恨。因为约翰被祝圣成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而不是他自己的候选人;此外,君士坦丁堡教堂的影响力数年来一直在增长,而让他自己在亚历山大的教会付上代价。

从政治角度来说,约翰绝不是他和他盟友的对手。即使约翰强有力的讲道吸引了众多的人士,但提奥菲勒派的人却轻易动员了皇帝夫妇和统治阶级反对克里索斯顿。

403年春天,提奥菲勒的机会来了。约翰欢迎四位修士(即所谓的“高兄弟”),他们反对提奥菲勒管理教会资金(提奥菲勒有一个奢侈的建筑计划,并且过着奢侈的生活)。提奥菲勒,反过来,却指责这几位修士是异端,并宣称他们坚持当时已被定罪的三世纪神学家奥利金的观点。约翰要求提奥菲勒为这些指控提供证据。

当提奥菲勒来到君士坦丁堡时,他带来了足够多的埃及主教,宣布召开一次教会公议会,他很快就在君士坦丁堡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庄园里召开了这次会议。这次非法的会议将四名修士置之脑后,直接给约翰定罪,根据是那些不满的神职人员对他提出的重大指控。他被废黜了大主教职务之后,阿卡迪奥皇帝也将他从城市中放逐出去。当消息传出时,爆发了一场暴动;几天之内,约翰就被带回来,并被恢复主教职务。提奥菲勒则退到了亚历山大。

不幸的是,约翰很快因为讲道与皇后优多西娅(Eudoxia)。阿卡迪奥命令约翰离开教会和城市。约翰反驳说,统治者可以使用武力将牧人中从自己的羊群中除去,却没有哪位牧人应该放弃自己的神圣呼召。

最后,皇帝派来了军队。

约翰为了防止另一场暴动,配合军队行动。为了分散人民的注意力,他把自己的马配上马鞍放在大教堂的大门口。然后,他告别了那些忠实的女执事和祭司们,通过一扇侧门离开了。

在他被除职之后,人们再次发动了暴动,而且不知何故,大教堂被点着了火。火焰蔓延到了长老院和其他公共建筑。帝国军队有力地镇压了所有的抵抗。约翰的一些追随者遭受了酷刑,至少有两个人因此死亡。

流放

冒着夏天的炎热,约翰被押解着穿过小亚细亚平原;但是,因为健康状况日渐不佳,他被允许在凯撒利亚停留。他受到了许多忠实的追随者来拜访,在这个地区的基督徒中也颇受欢迎。他写信给奥林匹亚斯(Olympias),他在君士坦丁堡最亲密的女执事,描述了自己所忍受的诸多艰难时期,并提醒她上帝掌管一切:

“当你看到教会被拆散,遭受最可怕的试炼时,她最优秀的肢体受到了迫害和鞭打,她的领袖被带走流放时,不要仅仅思想这些事,也要思想它带来的事:奖赏,报答,就是对那比赛中获胜的运动员的奖励,角力得胜的奖赏。”

接到命令让他继续迁移,这次是迁移到黑海东岸偏僻的村庄。但是,随着他的健康状况日益不佳,他于407年9月14日在路上身体跨了,他被带到科马纳(Comana)以外的一个小教堂。在他给穿上洗礼的袍子之后,他把自己的衣服交给了当地的村民。他领受了主的晚餐,并献上了最后的祷告,并用他通常的结语作为结束,“荣耀在万事上归于上帝,阿门。”他被埋在这个帝国角落的小教堂里。

约翰被褫夺圣职之后,他的许多支持者被称为“约翰派”,也被放逐了。帕拉迪乌斯(Palladius),一位主教,也是约翰的朋友为自己的朋友作传来捍卫自己的朋友。约翰自己写信给英诺森(Innocent),罗马的大主教和其他的西方主教。这些西方领导希望召集一次大会来调查此事,但在政治上却无能为力,将这样一个决定强加给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身上。

但是,三十四年之后,在约翰的主要对手死后,他的遗物被胜利地带回了首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公开恳求赦免自己父母的罪,因为他将约翰流放了。

罗伯特A.克鲁伯(Robert A. Krupp)是位于伊利诺州迪尔菲尔德三位一体福音派神学院的图书管理员。他是《牧养上帝群羊:约翰·克里索斯托的教牧神学》一书的作者(Peter Lang, 1991 )。

创世记可信吗?

创世记可信吗?

David Feddes费德伟博士 著,陈知纲 译

很少有哪种恐龙像雷龙( brontosaur)一样享有盛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会在博物馆里关注巨大的青铜兽模型,或在书中看到雷龙的照片。一代接一代喜欢卡通的儿童在《燧石》(The Flintstones)上看到雷龙。1989年,美国邮政局选择了四种重要的恐龙作为特种邮票,其中一种就是雷龙。作为一个红极一时的大明星,雷龙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只是有一个小问题:它从没有存在过!

一种不存在的生物怎能变得如此富有盛名呢?1874年,人们发现了一具大型恐龙骨架,但它的头骨却不知去向了。一名化石专家决定把在离化石不远处发现的头骨化石加上去,来完成这副骨架,并将其作为新发现的一种名为“雷龙”的物种进行宣传。随着时间推移,雷龙的名声越来越大。但是,最后,有人指出,这个恐龙的头部与一种恐龙匹配,而它的骨骼则与另一种恐龙匹配。雷龙的制作就像是给一只狮子狗的骨架上,装上一只猫的头骨,然后把这个拼凑起来的骨架称作新发现的物种一样。科学家们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注意到了这种不匹配,而不是科学家的人则花了更长时间才得知了这个消息。当邮政局印制雷龙邮票时,已经时这只可爱的雷龙被科学证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之后有多年的事了;但是,一些邮政局的人显然是从重播的《燧石》中获取信息的,而没有与事实保持一致。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仍然相信有雷龙存在,一些恐龙网站仍在充满自信地提供有关雷龙的图片和故事。

我们大多数人对科学都抱有很大的信心,而很难相信一个化石专家竟能做出一只按错了脑袋的恐龙。但是,把猪描绘成灵长类动物的情形又如何呢?不管你相信与否,这种事真的发生了。进化论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在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缺失的一环,他们提供了头骨和骨骼的草图,还有一位艺术家描述的猿人的长相。科学给它贴上了“黑猿”(Hesperopithecus)的标签;大众媒体则将它称为“內布拉斯加人(Nebraska Man)”。对于这个缺失的环节及其生活方式提供的所有细节,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科学家借以建构这一环的唯一真正的化石是一颗牙齿。从从一颗牙齿生拉硬扯找出这么多东西是相当困难的,但最糟糕的情况是:这颗牙齿后来得到了确认,并不是来自一种灭绝了的灵长类动物,而是来自于今天仅仅生活在巴拉圭的一种猪。

另一个缺失的环节是一种猿人,专家们将其称为“曙人”(Eoanthropus)。这一著名的头骨俗称“皮尔当人”,使“纽约时报”大肆宣传“达尔文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进化论专家在“斯科普斯猴子审判案”中为ACLU作证,成功地使用了“皮尔当人”来证明他们的观点。然而,时隔多年之后,“皮尔当人”被证明是伪造的。事实证明,一些进化论者急于想说服所有人相信达尔文是正确的,他们故意用人类头骨和猩猩的下颌,拼凑出了一个假化石。这甚至不是一件很好的伪造品,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仔细的检查,也没有质疑过它的真实性。为什么不呢?因为它支持盛行的理论,而欺骗者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曙人”有40多年之久在支持进化论的证据中被作为一项首选证据,才被人揭露是一种欺诈行为。

现在,我提到这些事,并不是因为我反对科学。我珍视科学取得的许多发明和技术进步。我喜欢科学研究,并试图跟上一些主要想法和发现。虽然我非常欣赏科学;但是,我知道,科学并不总是正确的。虽然科学在很多方面都是正确的,但也有很多的错误。科学家可以犯诚实的错误,而一些不诚实的科学家甚至会捏造错误的证据,来支持他们所钟爱的理论并促进他们的事业发展。
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当我们思考科学与圣经之间的关系时,更是如此。尤其是《创世记》一卷书,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攻击。他们坚持认为,上帝不可能像《创世记》中所说的那样创造世界。他们说,不可能像《创世记》中描述的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大洪水。这些挑战都可能会让你产生怀疑,《创世记》是可信的吗?这是我们回头要的问题,但在你问《创世记》是否可信之前,要先问一下科学是可信的。

飞蛾神话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看过教科书和电视纪录片,它们都把带斑点的飞蛾作为当今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例子。飞蛾的颜色有亮有暗。有段时间,浅色的飞蛾要比深色的飞蛾数量多;因为我们被告知说,它们与浅色的树干能更好地融合起来,鸟类更难以察觉和吞食它们。但是,当树干因为污染变得颜色更暗时,深色飞蛾更容易伪装,所以数量就会增加,而浅色的蛾子因为更显眼,更容易被鸟类吃掉,数量就会减少。

人们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我们怎能不相信此事呢?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教科书上的照片清晰地显示了各种树干上浅色飞蛾和深色飞蛾;毫无疑问,这让鸟类更容易发现其中的一种,而不会发现另一种。电影展示了鸟类的行为,吃掉更容易发现的飞蛾。没有任何事能比这更明显了,只是有一个问题:带斑点的飞蛾并不在树干上休息!

但这怎么可能呢?照片和电影是不会说谎的。很遗憾的是,如果人们为支持某一理论,进行表演的话,那照片和电影有时也会说谎。事实证明,在电影中被吃掉的非蛾是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白天时被放在树干上时,处于睡眠状态,让飞鸟来吃的。经典的教科书照片则是将死去的飞蛾粘在了树干上,而不是野生活的飞蛾。马萨诸塞大学的生物学家西奥多•萨尔根(Theodore Sargent)帮助将飞蛾粘在树干上,目的是要拍一部新纪录片;所以说,书本和电影都是有“大量假照片”的。
事实证明,只有夜间才会出现的斑点蛾,没有人能确切知道它们白天在那里休息。在它们自然栖息地很少会见到它们。最好的猜测是,它们栖息在高高的树枝上,藏在树叶下面。但是,无论蛾子在哪里休息,研究人员都知道它们不会在白天的树干上休息,所以树干颜色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更多的蛾子或黑蛾。

多年来,这种斑点蛾都被认为是一种进化过程的案例。凯特威尔(H.B.Kettlewell),这位做出初创工作的科学家,宣称如果达尔文看到这一点话,那“他就会见证自己毕生致力的工作完成了并得到确认了。”然而,即使凯特威尔的飞蛾故事是准确的,它也不会证明大规模进化。这只会表明,在现有种群中,相对数量的深色和浅色飞蛾可以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它没有显示任何新物种的进化,也并没有显示任何一种新基因信息的注入,说这些信息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是必要的,随着时间推移就会进化成人类。即便如此,许多达尔文主义的科学家仍然认为,这种斑点蛾是物种进化的有力证据,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自然选择的明确例子。

但是,现在这个经典案例研究已经失去了科学可信度。一位顶尖级的进化论者承认,斑点蛾的故事,他称之为“我们马厩里的夺冠马”,必须予以抛弃。他说,这种认识带给他的感受,就像他发现圣诞老人并不真实一样。
但要明白:即使在飞蛾神话遭到人们的质疑之后,一些教科书作者仍然在继续使用它,而且不断地给它打上相同的进化理论。一位帮助阿尔伯塔公立学校撰写科学教课书的加拿大老师承认,他和自己同事在撰写这本教材时“意识到了”飞蛾故事的问题,但他们还是把它纳入到了教材内。为什么呢?因为“这是非常视觉化的,”他说。他补充说,当学生年龄再大一点时,“他们就可以批判性地看待这项工作了。”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把百货公司中圣诞老人的照片放在一本科学书里呢?毕竟,圣诞老人也是“非常视觉化的啊。” “为什么不告诉学生说,科学已经证明了圣诞老人的现实呢?”如果有人反对这种方法的话,只要说当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就可以自己检查科学书籍,把圣诞老人描绘成一个已经得到证实的事实是否正确。

粘在树干上的死飞蛾的照片,与装扮成圣诞老人的演员的照片一样,没有任何科学价值,然而,一些科学教育工作者却仍在向年轻人传授“飞蛾神话”,仿佛这是一个科学事实一样。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非蛾神话是一种具有说服力的展示方法,是自然选择的一种说法,而这种自然选择在没有创造者的情况下推动了进化的宏大进程。

一本没有错误的权威
所以,在你追问“《创世记》是可信的吗?”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问你最喜欢的科学教科书是可信的吗?让我再来说一遍,我不想对科学恶语相加,也不想否认它取得的众多成就。但是,我确实想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对所有以科学名义发表的声明都信,就像它是毋庸置疑的一样。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无意之间犯的错误、错误的推理、甚至篡改证据和蓄意谎言的可能性。虽然我们可以从科学中学习和受益;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在科学面前顶礼膜拜,这才是所有真理的最终来源。我们总是可以相信,有一个毫无错误、最终的权威,但科学却不是这一权威,只有圣经才是。因为圣经是从上帝自己来的。上帝知道万事,他从不会犯错误。上帝总是讲说真理,必不至说谎。因此,当上帝在圣经中对我们说话时,我们可以相信其中的每个字——从《创世记》第一章开始。《创世记》可信吗?当然,因为《创世记》乃是上帝的话语。

《创世记》是可信的吗?这个问题密切相关于另外一个问题:耶稣是可信的吗?若耶稣是可信的,那么《创世记》就是可信的。如果《创世记》是不可信的,那耶稣也就不可信了。

任何相信耶稣基督的人都必须相信《创世记》第一章。毫无疑问,主耶稣教导了这些章节中的真理。当有人问主耶稣,上帝对人婚姻的旨意时,他是如何回应的呢?他引用了《创世记》前两章。主耶稣回应了《创世记》的信息,在开始时,创造天地的主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并设立婚姻使他们二人成为一体。“所以,”耶稣总结道,“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太19:4-6)。主耶稣说,婚姻并不仅仅是一种人类进化的方式,我们可以自由地无视自己的意愿。婚姻乃是上帝在创造亚当和夏娃时创造的,正如《创世记》中记载的那样。

我可以指出一系列不同的场合,主耶稣基督将《创世记》作为他教导的重要部分;但现在,我只会再提出一个。主耶稣说他第二次再来的时候就像挪亚的时候一样。“当洪水以前的日子,”耶稣说,“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这就是人子降临时将要发生的事(太24:38-39)。主耶稣明确教导了挪亚的现实,挪亚所建造的巨大方舟的现实,还有洪水泛滥的现实,就像上帝对人类邪恶的审判一样。
很明显,耶稣肯定了《创世记》中的早期章节。主耶稣说:“ 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我就是)”(约8:58)。亚伯拉罕故事是从《创世记》第12章开始的;所以,若主基督在亚伯拉罕之前,就作为上帝儿子存在的话;这就意味着,他在《创世记》前11章中描述的事件。事实上,他不仅在那里,而且在这些事件中也极为重要。圣经上说:“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西1:16-17)。若我们对地球早期历史的猜测和理论与《创世记》和主耶稣的话冲突的话,那我们宁可怀疑自己,也不可怀疑上帝和造物主的话。

有时候,我们所能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谦卑地承认,有许多东西我们并不知道,当我们无法确定时,要相信上帝的话和上帝的儿子。圣经中的一位作者在《箴言》30章中说:“这人对以铁和乌甲说:我比众人更蠢笨,也没有人的聪明。我没有学好智慧,也不认识至圣者。谁升天又降下来?谁聚风在掌握中?谁包水在衣服里?谁立定地的四极?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做他们的盾牌。他的言语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责备你,你就显为说谎言的 (箴言30:2-6)。

在另一处经文中,上帝回应了一个向他提出挑战的并要求他回答。耶和华大声说:“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当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伯38:2,4)。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话,就像我们已经弄清了宇宙初创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样;但是,若我们的理论是“无知的言语”呢?我们并没有在那里目睹发生的一切;但是,上帝却在那里,在《创世记》早期,他告诉了我们关于宇宙和人类太古史的一些基本知识。
《创世记》对主基督的新约福音非常重要,新约谈到了《创世记》超过200次以上。虽然人们可能会怀疑《创世记》中的真理;但是,当人们不同意上帝的观点时,“上帝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罗3:4)。《创世记》乃是真实的,因为上帝是真实的;正如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一样,正如整个圣经都是上帝的话语一样。

新无所不知
这是否意味着,基督徒所说的出自《创世记》的各种想法都是正确的呢?不然,因为《创世记》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说基督徒对《创世记》的说法总是正确的。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基督徒都曾误解或误用过圣经教导。这些过去的错误应该提醒基督徒不要像无所知的人那样行事,而是要意识到我们有时是会犯错误的。

一个最著名和最令人尴尬的例子就是,教会人士反对伽利略提出的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观点。圣经本身甚至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些重要人物(在当时已经确立的科学观念的激励下),脱离上下文来理解一节经文,从而对伽利略进行了迫害。

但是,我们不再生活在伽利略时代了。这一情形出现在几个世纪前。如今,人们不太可能认为他们基于圣经已经知道一切了,更不可能认为基于科学已经认识一切了。当今,迫害通常来自于进化论者及其律师,他们想压制任何对进化论有疑问的公立学校的老师,甚至是暗示这个世界上有智慧设计或上帝创造万物的标志。当今,最常见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对《创世记》或我们对它的解读的信心太强了,而是说我们不相信《创世记》,对它的实际可靠性缺乏信心。当今,当一种科学理论似乎与《创世记》中某些东西矛盾时,人们倾向于拒绝《创世记》,或对其中的思想进行彻底修改,以至于这种重新做出的解释与《创世记》所言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曾几何时,神学家和传道人可能过于自信,急于要拒绝新的科学思想;但是,今天,许多人对自己的信仰如此不确定,而且很快屈服于任何科学宣称,说他们对《创世记》的信仰会随着生物学或宇宙学风向的转变而变化。
我们不想在最后结束时看起来像一个愚钝的傻子,不同意科学的发现,就像受了误导反对伽利略的人一样。但是,在科学观念似乎与圣经教义相悖的情况下,为什么只想到伽利略和教会的错误呢?为什么不记得雷龙、皮尔当人、斑点飞蛾的神话及其他错误、恶作剧和现代科学的神话呢?为什么不稍事停留,记住历史上各种重要的科学理论最终都将被抛弃,被另一种理论取而代之呢。

不知为何,科学尽管存在许多的错误,却获得了绝对真理的光环。

但是,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调查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弱点。戴尔•雷切(Del Ratzsch)是一位科学哲学家,他认为,最起码可以说,“科学似乎有一种严重、无法治愈的案例就是人类。”雷切指出,对包罗万象的科学理论来说,几乎唯一确定的东西就是,他们最终都将被丢弃,并被其他理论取代:“在科学史上经过许多曲折、错误,假的开始和革命,”雷切说,“当历史真相最终揭示出来,若我们正逢其时,成为所有在场的人中的一员,将是相当惊人的。”今天似乎是绝对确信的事情,可能会在一百年后的科学家所嘲笑。

这与《创世记》有什么关系呢?这意味着,假如某一位特定的科学家或理论与《创世记》或挪亚时代的洪水记载相矛盾的话,那我们绝不应该因为相信上帝在《创世记》中所说的话而感到尴尬。作为对日新月异的科学信息的回应,我们可以省察自己对《创世记》的理解,以免我们没有读出一些本来不存在的东西。但是,即使我们对自己的解释进行了双重检查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有任何疑问,《创世记》本身若正确理解的话,是绝对正确、没有丝毫错误的。

现在,我一直在探讨,若是圣经与科学之间可能产生冲突时,到底会发生什么情况,但我们不要有一种错误观念。圣经与科学之间的和谐,远比它们存在的分歧要大得多。当科学正确解释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时,当信仰能正确解释上帝在圣经中所说的话语时,科学和信仰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冲突。

为什么不相信呢?
但是,你可能会追问,难道进化论不是如此确定,乃至《创世记》不再可信了吗?那么,人类的理论永远不会比上帝的圣言更可信。但是,若你认为,人们拒绝了《创世记》,而相信随机进化,因为有明确、无可辩驳的证据,请听一听一些真正相信进化论者的话。一位著名的无神论生物学家说,对进化的信仰,“与其说是自于自然历史的动机,不如说是基于个人性的哲学观点的动机。若有人仅仅站在事实的立场上,那就必须承认,一个物种从另一物种形成的观点根本没有得到证明。”牛津大学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说:“达尔文使人作为一位理性上的无神论者成为可能。”“即使没有实际证据支持达尔文的理论,”达尔文断言说,“我们仍有相信它而不是与之竞争的理论。”另一位拒绝造物主的科学家说:“进化本身之所以被动物学家所接受,并不是因为它是可以观测到的,或是可以通过逻辑上一致的证据来证明它是正确的,而是因为唯一的替代选项,即特殊创造,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人对进化论的信仰,乃是人们试图避开这位创造他们的上帝。有时候,人们声称,基督徒之所以相信一位位格性的,眷顾人的造物主,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们希望上帝是真实的。但事实却是,很多人之所以否认创造者,因为他们不希望他是真实的。他们宁愿相信自己是毫无意义的偶然产物,也不愿对造物主负责。著名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选择相信随机进化,不是因为证据,而是因为他可以享受放纵的性自由,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而不考虑圣经中的上帝。“对我来说”,赫胥黎说,“毫无疑问,对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毫无意义的哲学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解放的工具,包括性解放和政治解放。”毫无意义的进化论,提供了一个听起来非常科学的概念,让人拒绝相信上帝成为合理的,值得尊敬的。”正如赫胥黎所言,“我有一种动机就是不希望这个世界有意义;因此,假设它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能毫不费力地找到这一假设的令人满意的理由。”

但是,现实并不会因为我们性欲和政治上的便利,就能被彻底改造。《创世记》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不管我们相信与否。《创世记》都会告诉我们,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创造了我们。《创世记》向我们说明了亚当和夏娃是如何陷入罪中的,并让自己、他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他们的后代置于诅咒之下。《创世记》说明,上帝对我们罪的审判,并提供了上帝的救主的应许,是上帝通过生命、死亡和耶稣基督复活的应许。福音的信息是,若你相信主耶稣,你就会得救。对主耶稣的信仰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是从相信上帝的话,圣经,从《创世记》开始的。

探寻之旅-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探寻之旅-生命的意义

                   -在哪里

DEBORAH CHEN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迟暮之年,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活法,有的英年早逝像流星一样划过,有的颐养天年、寿终正寝。但即使是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多活在百年之内。一首著名歌曲中有一句“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还有一首更著名的诗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溢于言表。

生命、自由,这些抽象的词语,到底如何理解,其真谛又是什么?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面对这样复杂又充满缺憾的世界,又该怎样活着呢?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当时正值文革时期,家父在我三岁时英年早逝,留下家母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亲人的离开,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生命意义探寻的种子。

在那较为封闭、资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内心尊崇着一种与天斗、与地斗、人定胜天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数代国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按部就班地读完了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恋爱、工作、结婚、生子,一切似乎都是靠自己的奋斗努力而来。

虽然如此,但是有许多的事情不是人自己能够决定的,其中最大的就是生老病死,无人能够靠自己努力来把握和决定。环顾周遭和自己的经历,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脑海,那就是我到底是谁?我的生命该怎样活才有意义和价值?难道人就是这样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终其一生吗?真的是“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吗?那自由又是什么呢?

感恩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关于耶稣和上帝的事情,并和丈夫开始去教堂,接触到圣经和基督教。

渐渐地,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不是自然进化、物竞天择而来的,而是全能的上帝创造的!当看到美丽的花朵、令人赞叹的夕阳西下,四季周而复始规律交替,宇宙万物按照规律生长运行,深深感叹上帝创造的奇妙伟大。

生命的意义

探寻之旅-生命的意义

 

探寻之旅-生命的意义

看着美丽的自然界,想到人自己,岂不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吗?自古至今,谁曾见过进化中的人或是猴子?芸芸众生中,有谁曾与另一个人完全一模一样的呢?有谁曾见过两个外表以及内在性情和思想完完全一样的人呢?就连夕阳西下都是日新月异,美丽的花朵千奇百艳,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这些岂是自然进化和彼此争斗而来的呢?若只是一种适者生存、彼此争竞的自然法则,那只能有越来越少的物种存留、世界从开始到后来都只能是枯燥、乏味、单一和自我毁灭,因为若每个生物都只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不是在一个精心设计的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有机联系的系统之内,只能是互相争竞、残杀,最终都被毁灭。然而,庆幸的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自然界不是自然演化、彼此竞争而来的。而是一位无限丰富、权能、美善、慈爱、圣洁、公义并掌管万有的上帝创造的,一切的创造都是那么美好、丰富和生机勃勃。

探寻之旅-生命的意义

每当看到精美绝伦的自然美景,就不仅感叹,创造如此美丽世界的造物主,该是多么丰富、美善和圣洁啊!

思想并面对这些美景,不禁在想,人生的道路难道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吗?人们这样斗来斗去,给自然界增加了光彩了吗?还是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彼此倾轧,人们争取到幸福和快乐了吗?还是增加了更多的痛苦、悲伤甚至死亡?

探寻之旅-生命的意义

那位创造宇宙万物的造物主,难道离我们遥不可及吗?真正通往永恒幸福的人生之路到底在哪里?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圣经-约翰福音》14:6

探寻之旅-生命的意义(我是谁)

探寻 之旅-生命的意义(我是谁)

                     生命的意义- 我是谁

DEBORAH CHEN

探寻

探寻

你是否想过或是 探寻 过:世界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 探寻 我是谁?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探寻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其实,这世上关于宇宙从何而来、人是谁?上帝是否存在?上帝是怎样的一位?等等问题有诸多的说法。而我在人生的探寻之旅中,一直寻求答案,在二十多年前接触到基督教,从听说、了解、相信、体会、经历、到深信不疑,通过认识和经历主耶稣基督和祂的救恩,经历无数的恩典,信心不断成长,最终明白我到底是谁,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感恩不尽!

探寻

初进教堂,即被恩感;奇迹发生,蒙恩得救

二十岁时,我总是在想,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做什么事是最有价值的?斗转星移,日复一日,内心始终渴望能有一位指导者来告诉我:人生的答案究竟如何?要怎样活过我的人生?就在我按部就班地学习、研究生临近毕业的一天,偶遇一位大姐,她就像上帝派来的天使,向我讲起了基督教,讲起了那位拯救世人的耶稣基督。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关于耶稣的事情。尽管当时我只是把基督信仰看做一种心理安慰,但去教堂的念头一直萦绕于心。

半年后,在1995年一个冬日清晨,我决定去那位大姐向我介绍的宽街教堂看看。一大早我自己乘坐北京地铁二号线,出了站,不知道该往哪走,见到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就去询问,刚好她也去教堂,这样一路同行。那天正赶上领圣餐,人们一直在唱圣诗和祷告,而且不少人在流泪祷告和认罪,初次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不明白为什么?但看到他们祷告和认罪是那么真诚,唱诗赞美也是由心发出,我被深深打动了。

从此以后,我就和丈夫常常去教堂,并和那位年长的姊妹结成忘年之交。

随着对基督教信仰根基《圣经》的认识越来越多,我对世界起源和自然界以及人类的认识、对上帝和万物及人类之间关系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晰。后来,我们家中经历了一些奇事,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和看顾。

1997年8月我怀孕九个月,母亲从呼和浩特来到北京帮忙,而我们的房子是当年5月份丈夫单位分的一个小两居,当时重新装修了一下,所有灯具都是新装的。母亲住在朝东边的那间,那间装的是一个吊顶灯。就在母亲来了一个星期左右的一天晚上,我梦到那间的吊顶灯不知为什么成为麻花状吊着,而不是正常的样子。早上起来,我就好奇去看那个吊顶灯,结果发现,灯座和房顶连接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大的缝隙。这个灯有五个灯口,灯罩又较大,所以相对沉一点。但是没想到装了才三个来月,就出现问题了。幸亏发现了,要不然等撑不住掉下来就会砸到人。那间屋子不宽,一边是一排书柜,一边就是靠窗放着母亲的单人床,而且床的近三分之一就在灯的下面,若是夜里掉下来,一下就把母亲砸到了,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当时就觉得这个梦真是特别,完全就是一个提醒。

后来又相继发生了一些奇妙的事,让我们感到冥冥之中上帝的看顾。

渐渐地,上帝在我生命中做工,让我渐渐认识到上帝不仅是看顾和保护我们的上帝,也是圣洁公义、令人敬畏的全能者,而我不仅是受造于祂,也是因最初亚当犯罪而生来带有罪性、也有罪行的罪人,我已经偏离了祂最初创造我的目的和形象,我和祂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也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和人类的状态,人生似乎并不是和平美好、无忧无虑的。劳苦愁烦、悲观失望、怀疑沮丧是常常有的,人与人之间那种误解、争斗、分裂、伤害、甚至杀戮天天发生;人与其他万物之间的占有、掠夺、破坏和杀戮也比比皆是。并且,人们虽然享受着上帝供应的万物,或吃或看都随己愿,但内心深处对完美幸福的渴求,却无法在世上寻见,一生终是劳苦愁烦、病痛悲苦,以死亡结局。而且因着罪,人类最终还要面对上帝的审判,面临永远的刑罚。

当看清了世界和人的结局,不得不问:是否有脱离这悲惨境地和结局方法?出路到底在哪里?

幸运的是,《圣经》给了我答案:虽然因着犯罪、人类和世界的现状以及结局都是悲惨的,但是上帝并没有放弃不管我们,祂不仅创造了世界,还一直护理着宇宙万物的运行,持续供应阳光、雨露、空气等等万物生长的一切所需;而且,上帝没有任由人类自生自灭,也不容罪恶永远捆绑和辖制祂所创造的一切,祂特别赐下了拯救之道,就是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基督的福音。祂在人类犯罪之初,就定下了拯救我们的计划,并在两千多年前差遣祂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为救赎世人被钉在十字架上,以作为人子那完美无瑕的生命成就了救赎,并且因着上帝的大能从死里复活,祂的受死和复活,使我们这些必死的人因着相信和接受祂的救恩,重新与上帝和好,脱离罪和死亡的辖制,有永恒的盼望和美好的未来!

圣经《约翰福音》3章16-17 节:“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我明白了为什么第一次去教堂看到很多人真诚地祷告认罪,唱诗赞美。

当认识到如此伟大的真理,我们认罪悔改,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1998年8月,丈夫和我在宽街教堂受了洗,正式成为基督徒。读经和祷告、主日敬拜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主恩不断,历久弥新,恩手引领,生命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不断经历上帝的恩典和带领,就越认识到,耶稣基督不仅是拯救我脱离罪和死亡权势的救主,也是改变和重塑我生命的主。祂的话—《圣经》是我每日生活的指导。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和大多数人一样,多年来,凭着自己肯吃苦、不畏难、愿付出的冲劲,在学习、工作、结婚生子、育儿、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奋斗、努力、追求完美、甚至吹毛求疵的个性。

这样的个性一方面确实在学业、工作和育儿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和果效,也得到周围人的赞赏,自己心里也自我满足和欣赏。但是,在这外在光环的遮掩下,只看到自己的聪明、勤奋、肯付出、吃苦耐劳等等,却掩盖和忽视了自己的缺点,以及罪性带来的生命深处那种骄傲以及其他种种问题。

因而,信主十多年来,自己虽然在知识上装备了很多圣经的话语和道理,也积极参与很多服侍。但由于内里的骄傲,生命本身对上帝话语的吸收和顺服并没有太多,可以说是“脑袋大、身子小”的基督徒。

上帝无所不知,祂不仅让我头脑中认识明白祂和祂的救恩、认清我自己,也让我在生命中真实经历祂的信实、全能和恩典,带领我走过每一段人生,祂的恩手引领我信心不断增长,并藉着各样事情重塑我的生命。

耶和华啊,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以赛亚书64:8)

2012年3月,在我工作上已经有所积累,较为顺利、自信满满的情况下,因着上帝的带领,丈夫来到美国读神学,我需要放下工作陪同丈夫到美国。我的身份是陪读,不能工作,又因为我的英语基础很差(在校一直学俄语),所以刚开始与人交流非常艰难,再加上人到中年,记忆力减退,学习英语颇有难度。这样的情况,使我感到从一个在工作、生活中的强者瞬间变成了弱者,没有工作、语言不通、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出门都得依赖丈夫和女儿。各方面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在第一年里,常常做梦回到原单位上班,梦醒时却发现身在异国他乡,甚至有两次在梦中哭醒。巨大心理落差,以及外在生活压力,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沮丧和艰难。

在这样的环境中,上帝让我生命深处的问题和以前忽略的毛病就都彻底暴露出来:内里骄傲、言语行事急躁、情绪过度敏感、缺乏安全感、凡事焦虑、对人对事想法过度悲观等等。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虽然知道了自己的问题,自己却无力解决,常落入恶性循环,再加上一些外界的难处,更是常常沮丧和情绪反复,给学业繁忙的丈夫和女儿也带来不少的麻烦,就更增添了自己的痛苦,曾几度抑郁。这样的境况,不仅自己难受,也让周围人受苦。

感谢主,这样处境中主不仅常常用祂的话语带领我走出沮丧甚至绝望,并藉着众多教会弟兄姊妹在祂里面的爱心,给了我们很多雪中送炭的帮助,让我们一家能够度过这艰难的三年,2015年5月份,丈夫和女儿都顺利毕业。

2015年5月,就在女儿高中毕业即将进入大学学习,丈夫还要继续下一阶段学习的时候,因着客观上家庭经济的需要,并想念母亲,我打算回国工作。上帝奇妙地开道路,我回国之际,正好赶上公司岗位调整,我原先从事的工作正好需要人,这样在7月份我就顺利回到3年前彻底辞职离开的原单位,并继续从事以前的工作。

对于能够再回到原单位、从事原先的工作,满怀感恩!一想到那种没有工作的难处和压力,更是心有余悸。当再回来上班时,就打算专心工作,直到退休,因为还有十年左右自己就可以退休了。而且,我一直想做些基督教教育方面的事工,也可以在国内寻找机会。当时觉得这安排正是我想要的。

当我满怀热情来上班以后,因人事变动,我的顶头上司换成一个未从事过此业务的人。虽然以前认识这位女士,但了解不多,当工作接触后,才知道她的工作方式实在难以适应,工作开展极其艰难,工作关系也很难维护。自己又负责此业务模块,就甚是发愁,常常夜不能寐。因工作繁忙,自己读经祷告的时间明显减少,面对难题时总是自己苦苦支撑。

工作半年后,2016年2月公司体检,B超发现颈部一处单发甲状腺结节的情况不好,建议去医院复查。在2012年到美国以前,每年体检,都没有长结节,回国后2015年7月份入职体检时发现颈部有一处结节,但是属于正常(说明这个甲状腺结节是在美国期间长出来的)。2016年4月份母亲去姐姐那里居住后,我立即去医院B超复查,复查结果不好,需要进一步做穿刺活检以确定是否有癌变。做检查必须要家属陪同,当时,丈夫和女儿都在美国读书,自己一人在北京,就和教会的一位姊妹讲了,她特别积极地愿意陪我同去,她也和另一对年长的叔叔阿姨一起为我祷告。

回国后上班以来,忙碌之余也再想,我一心为了工作、比2012年出国之前更加努力和付出,却常常得到负面的评价以及面临不必要的压力,心里不是滋味,当检查发现身体出现异样,就更是难受,自己努力工作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只有来到上帝面前祷告寻求主的帮助。不断祷告后,主让我看到自己生命中固有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过于看重个人的努力和外在环境,总是想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来得到认可并改变环境,却没有完全把自己以及所经历的一切交托在主的手里,一旦自己没有看到希望或是无能为力时,就会很焦虑和担心。这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也影响了身体。

在等待去做穿刺活检的那段时间,自己在主面前深深地反省,不断祷告、寻求主的旨意。感谢主,祂的话萦绕耳边:“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利米书29:11)于是自己安静等待结果。两周以后,检查结果是没有癌变,是增生。感谢掌管万有的主!

这件事促使我思考,是否还要在这里坚持下去?祷告后我清晰地知道,这里不是我坚持呆下去的地方,与丈夫沟通后,决定再次辞去这份工作。提出辞职后不久,上帝对我丈夫的服侍有了进一步明确的带领,在我把相关工作安排妥当、正式辞职后,于2016年9月底再次来到美国,与丈夫和女儿团聚。

再次到了美国,依旧存在语言上、经济上、工作上、思乡等等实际和心理上的问题。虽然我丈夫的服侍有了方向,但仍要面对诸多压力,自己有很多的担忧,情绪又常常波动。

多年的学习以及工作的训练并结合个性特点,我凡事都爱反复思索、极其认真甚至偏执。这点若是应用在具体工作,会把工作做的很好。所以自己一直以来把这点作为自己爱独立思考、有思辨能力的优点看待。但由于自己过于较真和固执,在与人交往时,常常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加上有时急躁,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尤其是来美国后,和家人相处就更加明显,自己没有工作,情绪低落,冲突常起,又有外在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感到走投无路,常常沮丧、甚至绝望,就又总是想回国工作。但上次回国工作的经历,让我感到上帝并不喜悦我自己回国工作,而是让我要在信心中仰望祂;我若偏行己路,就会越发愁苦和悲伤。

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主祷告。不断地祷告,主光照我,让我看到我那所谓的追求完美和认真执着,对自己和家人的苛求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实际上是把自己和周遭环境高举 ,甚至当成偶像,想在其中找到完美,却没有真正尊主为大,没有确信一切都是主的带领,都有主的旨意。主让我看到自己心里的偶像,我唯有在主面前认罪悔改,不断放下自我的观念、想法,谦卑、安静地忍耐等候,不再定睛环境和自己、而是在信心中仰望主耶稣基督;学习柔和谦卑地与人交往,原谅包容自己、原谅包容他人,学习爱人如己,更要全心爱主、凡事寻求祂的旨意。

当真正谦卑地、不断地在祷告中完全将主权交托给爱我的主时,主施恩怜悯、带领我走出困境,真正体会到在主里的安息。

现在我每一天都在祷告中把自己与主的关系、各样服侍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心思意念、言语行为等等一切全然仰望交托给主,祈求主的恩惠、怜悯、智慧、喜乐和带领,愿主的旨意每天完全成就在我身上。如圣经所言:“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传17:28a)

感谢主,这样的祷告交托,让我每一天经历主同在的平安,虽然有时消极和悲观的想法还会冒出来,但会很快意识到,并立刻祷告寻求主的帮助,再也不凭着血气行事,而是尊主为大,每次都真实经历“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就是生命、平安。”(罗马书8:6)

我有时会想,主竟为何如此带领我?就如诗篇所言“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篇8:4)《圣经》给了我答案: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迦书6:8)

 

蓦然回首,唯有恩典,人生意义,终得真谛

从听到主耶稣到如今二十余载,无论是在顺境、逆境、高山、低谷,主一直带领我经历信心的增长。每一次回想,都深知“祂所做的事都好。”(马可福音7:36),并体会从祂而来的、世上任何事物都无法给予的平安和喜乐!我只有不尽的感谢和赞美!

感谢主,寻找多年之后,我终于知道:我真正和永远的指望,都在于为我钉十字架受死并以生命大能复活、救赎我脱离罪和死亡辖制的救主耶稣基督上帝那里。真正的完美只有在主耶稣基督里找到。我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拥有这世上的财富、地位、名声等等,而在于创造我、并救赎和更新我生命的上帝自己。我是主耶稣基督用宝血买赎、洁净的,上帝所爱的孩子!我的好处不在祂以外!我人生的意义在于荣耀祂,讨祂喜悦,为祂而活!

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

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

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

我必称颂那指教我的耶和华,我的心肠在夜间也警戒我。

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边,我便不至动摇。

因此,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

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

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 诗篇16:5-11

 

信心仰望,蒙主引领,参与服侍,主恩满溢!

这次再来美国,虽然在国内有一年多不接触英语,可是来了后英语比2015年回国前不仅没有退步,反而听力更有长进,并且因着参与服侍和与人交流,我的英语能力迅速提高,现在已能进行翻译工作,并且,主竟使用我做录音工作,荣耀祂名、造就别人,不尽感恩!

人到中年,背井离乡,虽经艰难、实乃蒙福,生命更新,荣主益人!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罗马书8:28)

现在丈夫和我从事免费神学事工培训,其中有按照神学院标准设计的信仰根基建造以及进深培训课程,课程在陆续的翻译和录制中,并计划进行牧者培养、同工培训、婚姻家庭建造、灵修生活等等实际指导,搭建分享互助平台,大家不仅可以在这里学习,也能够在这里分享信心之旅、服侍心得、经验、困惑以及感恩等等,我们也计划邀请资深牧者分享牧者心语和见证,让大家彼此鼓励、安慰和支持,在信心之旅和上帝的事工上彼此帮扶、共同建造。若你对此感兴趣,可以进入我们的网站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帝对你一定有祂美好和恩典的计划,希望你可以通过我们这里的网络学习和分享,得到帮助、装备、鼓励和祝福,在主给你的环境中发挥你的恩赐才干,让更多的人因你得福,荣耀主名。

 

愿主的旨意成就!

一切荣耀归给爱我们的上帝!

基督徒生命根基音频书

基督徒生命根基音频书

基督徒生命根基系列

罗爱德(Dr. Ed Roles )博士,教授

这套基督徒生命根基音频书是根据著名基督教学者型牧者罗爱德博士多年教学与牧养的培训力作。

罗爱德博士出生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早年即蒙主呼召,立志侍主。为回应这一呼召,罗爱德博士曾就读于加尔文大学(学士),加尔文神学院(道学硕士)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潜心学习(神学博士)。此后,罗爱德博士从事基督教神学教育、教会侍奉、宣教事工长达五十年之久。罗爱德博士以学者的精细,牧者的情怀,融贯教牧,寓深刻于简约,寓信仰于生活,忠心在上帝赐给他的禾场上服侍。罗爱德博士一直致力于为上帝国度拓展撰写优秀的培训材料,并将其中大部分内容提供给了基督徒领导力研究院使用,其主干内容就是基督教生命根基系列。

基督徒领导力研究根据罗爱德博士所著的培训教材,制作了“基督教生命根基系列音频书”,这是基督徒进入研究院学习的关键部分。入门课程吸引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成千上万名学生。一直以来,这套丛书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这套丛书清晰明了地总结了圣经中关键段落,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讲述在基督教会历史传承下来的基督徒生命基础的本质。

在第一本书《上帝极美的信息》一书中,罗博士以圣经为依据,专门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圣经、上帝、三位一体、耶稣基督、圣灵、教会、受苦逼迫,基督第二次来临等诸多课题真理。这本书《不住的祷告》旨在培养基督徒的灵修祷告生活,基督徒顺服的福分。在随后的与《与上帝同行》、《唯独恩典》中,讨论的是蒙福的生活,和感恩的生活。

欢迎大家随罗博士一同探索圣经真理,在生命根基上建造。愿上帝祝福大家。

Free Online Audio Christian Foundation Series

基督徒生命根基系列

Free Online Audio Christian Foundation Series

免费网络基督徒生命根基系列音频书

基督徒生命根基系列

罗爱德博士,教授

Another book of  Free Online Audio Christian Foundation Series is online Now!!!  This series is written by a Christian Scholarly pastor Dr. Edwin Roels. Dr. Roels served as a professor of theology, a pastor, a missionary, and President Kuyper College. In this series, He combined his academic training and his pastoral passion and make it great life building tool. He presents the deep and balanced solid biblical truth with simple language,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and all this make the Free Online Audio Christian Foundation Series practical and ideal book for building Christian life. It can be used as Topical bible study material in bible study group, or in Sunday School.  It is not only good  for Church based ministry, also good for campus ministry,  prison ministry.

These series ar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John Chen and Deborah Chen with great Care.  And then they are made into audio books by Deborah Chen with great discernment. They can be used as help to the hard copies, and better with the online courses. Since there are more explanation and other materials are combined. Also we appreciated your kind response for further building curriculum that will greatly benefit the ot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The Christian Foundation Series are one series among the many series of the audio books, and courses. We also have many other series,  such as Seekers Series, Foundation Series, Progress Series, Leaders Series, and etc. The are aimed at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Christian life. They are better used with the online Chinese Courses of Christian Leaders Institute. CLI is a free online ministry.  And the Chinese program is an extension of the CLI. We work to build the Chinese Speaking people world wide.  All students enrolled will be connected to the nearby fellows, and local and online mentors.  The life long mentoring will benefit you greatly in your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