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教克星:博尼法斯

 

异教克星:博尼法斯

一位优秀的修士如何为基督教欧洲奠定基础

作者:Chris Armstrong;译者:陈知纲

 

“反讽”,似乎就是针对以下情况发明的一个概念: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道森(Christopher Dawson)曾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人,竟然成了德国的守护者。

正如记者威依•西蒙尼托最近提醒我们的那样,诺曼底登陆日(D-Day)60周年纪念日,也是这位伟人去世1250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个向日耳曼人传福音并为西方基督教世界奠定了根基的故事中,还有一层看似讽刺的东西就是:这位传教者是一位修士。

在我们讨论这个人物前,首先要思考一下这个事实。任何现代人都认为,修士是在隐退的地方过着独处生活,忙于追求内心的圣洁,而不会去为改变历史进程做许多事——对吗?当然错了。卡希尔(Thomas Cahill )用自己的诗歌把这种神话传给了爱尔兰的修道运动,爱尔兰是如何拯救文明的。但是,它却倚靠好莱坞和麦迪逊大街存活了下来。

事实上,在罗马被蛮族攻陷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正是这些修士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征服者归信了被征服者的宗教。大格列高利(540-604)和罗马的基督徒都使用了修道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格兰使徒”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了;他在597-604 / 5期间,曾向英格兰地区传教。凯尔特——即爱尔兰修道士兵则为把基督教信仰传到欧洲大陆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个舞台上的明星则是威利布罗得(Willibroad),他从690年开始,在现代比利时及荷兰地区领导了一项非常成功的宣教工作。

通常情况下,会有10到12名作为先锋的修士传教士来到一个新的、完全属于异教的地区,建立一座教堂,带人入教,教导并训练领袖。在他们宣教期间,会种植庄稼,购置牛群,并以普通公民的身份生活。但是,一旦教会在那个地区建立起来,他们就会迁到下一个地方。

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群体,会定期轮换,并与修会的其他团体及母会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他们得到自己在家的兄弟的支持、祷告,还有经济上的帮助。

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讲道。在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本土宗教的环境中,他们对异教中的具体元素与基督教进行了直截了当的比较。例如,威利布罗德可能传讲:“你所拜的不是上帝,而是魔鬼;王啊,他欺骗了你,让你落入最邪恶的错误中。除了这位独一的上帝,没有神……”

与我们德国的守护者、英格兰的圣博尼法斯相比,没有任何人更能体现出早期基督教欧洲这些“突击队”的勇气和委身了。

博尼法斯是威利布罗德的一位同工,生活在680至754​​年之间。他出生在德文郡南部,名叫温弗瑞斯;当他父亲从一次重病中神奇恢复过来时,他就被自己父亲献给了上帝。温弗里斯5岁时,就进入了位于埃克塞特的修道院。

这个小男孩很快就展现出自己卓越的天资,和灵性上的成熟。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很可能会成为一所英格兰修道院的院长。但是,宣教的热情在他内心燃烧着,他带领一群修士来到了弗里西亚(今天荷兰北部的一个省份),在这里威利布罗德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福音工作。这个地方用约翰·费斯惟妙惟肖的话说,是“一块潮湿土地,水道分割,为浓雾所笼罩。”

然而,这次宣教却被缩短了。弗里西亚国王拉德博德在这个地区残酷推行异教信仰。所以,温弗瑞斯在718年前往罗马;在那里,教皇格列高利二世为他命名为“博尼法斯”(言词善美的人)的名字,并差派他到北方执行任务。一本8世纪时期的博尼法斯生平讲述了这个故事:

 

“教皇差派这位圣徒报告日耳曼蛮族的情况,目的是发现他们无人引导的心灵是否准备好接受上帝之道了……在图林根地区……他通过传福音,使他们的思想从邪恶转向一种美德生活,遵守圣经中的教训,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责备、劝勉并教导他们的祭司和长老,他们中的一些人便委身真正敬拜全能上帝……”

 

后来,拉德博德去世,在查尔斯马特尔的赞助下,博尼法斯和他的团队回到了弗里西亚。在那里,国王的去世“使 [博尼法斯]将基督教教义的种子传到了国外,他们用纯正的教义来喂养那些因异教迷信而饥饿的人。这道神圣之光照亮了他们的心灵,而查尔斯公爵对弗里西亚的主权也得以建立起来,真理之道被传播到了海外,宣教士的声音充满了这片土地。”

721年,博尼法斯来到了德国的黑森省;虽然那里有基督徒,但也有很多人还没有归信。8世纪博尼法斯生活与一次著名的“权柄之战”有关,这让人们想起了 以利亚对巴力祭司的挑战,这是古代欧洲基督教与异教之间冲突的缩影:

“现在,虽然有许多黑森人当时已经承认天主教信仰被圣灵的恩典坚固,但其他人灵里并不坚定,完全拒绝接受教会纯粹教导。

“此外,有人继续秘密地有人则公开地向树木和泉水献祭,检查受害者内脏;有人则仍在行占卜,骗术和咒语;还有些人则将注意力转向了观兆,主持其他献祭仪式;而另一些更理性的人,则抛弃了异教所有的亵渎行为,没有犯这些罪行。

“在后者的忠告和建议下,博尼法斯在一个叫做盖斯米尔的地方,当着他们的面,试图砍倒一棵特别高大粗壮的橡树,这棵树被古代异教徒称为朱庇特橡树的。”

“他鼓起勇气(因为有许多异教徒站在旁边,看着他并在心中刻薄地诅咒他们众神的敌人),他砍了第一个缺口。但是,当他浅浅地砍下去时,这棵橡树的巨大树干却突然间被从天上吹来一阵巨风所撼动,轰然倒在了地上,在倒地时,顶部的树枝颤抖着断成碎片。仿佛是出于上帝的明确意志(因为在场的弟兄并没有做任何事让这棵树这样),橡树断成了四段,而且每段长度相等。

“因为看到这一非同寻常的景象,这些一直在口中诅咒的异教徒,便停止了咒骂;相反,开始相信并称颂主。于是,这位圣主教就与弟兄们商量,用橡木的木材建一个讲坛,并把它献给使徒圣彼得。

“通过这种方式,他讲道的报道传到了遥远的地方,以致在很短时间内,他的名声就响彻了整个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有极多来自英格兰的圣徒来帮助他……他们在黑森州和图林根州广泛分散的人群中工作,他们在乡村传播上帝的道。出于信心领受圣餐的赫森人和图林根人数量巨大,其中有成千上万人受了洗。”

当然,仅仅是这件事并未真正结束掉异教徒内心的一切诅咒。约翰•菲恩斯,在他《中世纪名人榜》中,为我们描绘了在这片异教的土地上承认福音所需的勇气感觉:“[博尼法斯]建立的修道院,就像一座在异乡的城堡一样,他的信徒常常是带着失去生命的恐惧进入其中。”尽管如此,菲恩斯说,“一群群学者和传教士”从英格兰来到这里,加入了博尼法斯的工作。

并非每位传教士的工作都是出自能力。温彻斯特主教的信件仍然保留着:他给博尼法斯写信论到,如何劝说这些“异教徒”脱离他们的异教信仰。费恩斯对其中一个论点进行了解释:

“不要争论他们神明的家谱。承认他们和别人一样都是生而为人,所以必然是人;如果他们仍然心中怀疑,就要问他们:在创造宇宙之前,他们的神明在哪里,这就会让他们目瞪口呆;如果他们声称说,宇宙一直存在的话;那就问他们,这些神明是如何统治这个世界的。”

博尼法斯继续持守着修道院的传统,虽然没有在约克修会业已建立起来的那种精美的图书馆,但仍在荒野中尽可能学习。费恩斯说到,“他会一次次向英格兰的图书馆和罗马写信,以获取他的材料,并核实自己的参考书。虽然这种方式缓慢,但当一堆书籍终于寄到时,它所带来的是何等快乐!”

到739年,博尼法斯已经成为一位杰出的管理者,也是一位学者和传教士,负责罗马教会整个宣教事工。他参与了法兰克帝国教会的改革,为查理曼大帝时代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753年,博尼法斯重启弗里西亚的宣教工作。在那里,正如菲恩斯所说,“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成千上万人接受洗礼,他带着回到自己最爱之人那里的那种满足感驻了下来,以度过冬天。”第二年,他又重新开始,同样取得了成功;但是当他的宣教小队受到一群愤怒的外邦人袭击时,这种情形很快会停止了。

“他拒绝让追随他的人表现出最低限度的反抗,因为他始终意识到,宣教士主要的任务是树立典范;而且,也许是因为殉道士的冠冕感动。

“这些异教徒将他和跟随他的53个人砍碎,并把死者的尸体抛散在田野上,带着他们的战利品匆忙离开了。他们带走了博尼法斯沉重的箱子,最后把它们放下了;但在打开这几个箱子之前,在战利品分配问题上爆发了大大的争论。接着出现了一场疯狂的战斗,最终导致几个最强壮的人幸存下来;最后,这些箱子都被打开了。他们看到的不是银子,也不是金子,而是书籍;他们愤怒第将这些书丢在一边;确信他们会在箱底发现财富:但是,每个箱子里所装的都是书籍——这是博尼法斯在自己漫长疲惫的一生中四方恳求来的书库。他们勃然大怒,他们把这些手稿扔得到处都是,用他们的剑疯狂地砍戳这些书,其中有三本书被抢救了出来,收藏在富尔达的图书馆中(根据他的遗愿,博尼法斯最终就埋葬在这里),其中的一本书几乎被完全切断。

费恩斯得出结论说,博尼法斯的主要特点,是他向自己的百姓展现出的勇气和爱心。“他有宣教士的那种爱心,但我们却很少会找到一位像他一样深情的传教士。”然而,在必要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责备大主教、国王,甚至是教皇“他热爱他人,也被人们爱戴,却绝不软弱,而是一位强有力的基督徒。”

今天,我们祷告,这些去往新边疆传扬福音的人,也能博尼法斯这样,成为有爱心和有勇气的人。特别是,我们可以呼吁西方传教士,能在他们自己的同胞和这些接受福音的民族之间架起桥梁,正如博尼法斯在自己英格兰和弗里西亚的信徒之间所做的那样。

 

Copyright © 2004《今日基督教》

 

0 replies

Leave a Reply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Leave a Reply